满月的拼音、解释、组词
满月的简介:
又称“望月”。月球与太阳的黄经相差180°时的月相。满月时,月球正面完全被阳光照明,从地球上看,月球像是一个明亮的圆盘,故名。发生在夏历每月十五日或十六日。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阴历每月十五日夜晚的月亮。因其圆满光亮,故称为「满月」。【例】满月时的月色特别美。 ◎
2. 刚好满一个月。【例】他到任才满月,就已十分进入状况了。
3. 婴儿初生满一个月。【例】明天是小李的儿子满月,我们决定送礼祝贺。
1. 月球位置与太阳相对时的月相,当时月球圆满光亮。由于月球的椭圆形轨道,满月可能出现在农历十四至十七日之间。唐.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诗:「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西游记》第九回:「那刘洪睁眼看见殷小姐面如满月,眼似秋波,樱桃小口,绿柳蛮腰,真个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也作「望月」。
2. 刚好满一个月。《儒林外史》第一九回:「荏苒满月,郑家屋小,不便居住。」
3. 婴儿初生满一个月。《北史.卷八五.节义列传.汲固》:「刺史李式坐事被收,吏人皆送至河上。时式子宪生始满月。」《初刻拍案惊奇》卷二○:「转眼间,又是满月,少不得做汤饼会。」也作「弥月」。
4. 结婚一月的庆会。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五.娶妇》:「一月则大会相庆,谓之『满月』。」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二○.嫁娶》:「至一月,女家送弥月礼合,婿家开筵,延款亲家及亲眷,谓之『贺满月会亲』。」
词语解析:满月
满月,是指农历中一个月的最后一天,因为这时月亮看起来是最圆、最亮的。在中文里,“满月”不仅指这个天文学上的现象,还常常用来比喻事物达到完全成熟或极致的状态。
详细解释:
-
天文含义:当太阳和月亮运行到地球相对位置的一条直线上时(新月),或者新月之后刚好转过90度且太阳和月亮再次处于一条直线上时(满月)。满月通常发生在农历每月的十五或十六日。
-
象征意义:在传统文化中,满月常常被用来表达圆满、完美或成熟的状态。如“人生满月”比喻某个人达到了人生的巅峰状态,“月圆花好”则用来形容和谐美好之景物。“满月之夜”也有着特殊的寓意,常与神话故事中的月亮女神联系在一起。
-
民俗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庆祝“百日宴”(婴儿出生后的一百天)、“周岁宴”(孩子满一岁)等习俗,这些都可以视为对“满月”的另一种表达或延伸。此外,中秋节赏月更是体现了人们对满月的喜爱与向往。
造句:
- 我们家的宝宝已经长出了第一个满月牙了。
- 在那个满月之夜里,我们一家人围坐在庭院里赏月、吃月饼,其乐融融。
- 她的画展在她的满三十岁那年举办,作品呈现出成熟而富有魅力的独特风格。
- 他的人生就像这一个月亮一样,在经历过无数个新月后终于达到了自己的“满月”状态。
- 在这个满月之夜,我许下了一个美好的愿望:愿你一世安康、幸福美满。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