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俭拜公的拼音、解释、组词

王俭拜公的简介:

wáng jiǎn bài gōng
1.南朝王俭字仲宝,幼笃学,手不释卷。二十八岁迁齐尚书右仆射,领吏部,寻改封南昌县公。见《南史·王俭传》后以"王俭拜公"指谓少年得志。

  • AI解释

词语《王俭拜公》解释

王俭拜公》这一词语并不是一个标准的历史典故或成语,但它可能指的是南朝齐国大臣王俭(462年-508年)在某种场合下对他人行礼的行为。王俭是著名的文人和政治家,在南朝时期担任过多种高级官职。

从名称来看,“拜公”意指“向官员或贵族致敬”,在古代中国,这种行为通常表明对对方的尊敬之意。“王俭拜公”的具体情境可能是指他向某位高官、皇帝或者贵族行礼致意的情况。需要注意的是,在历史文献中并没有直接提到这个具体的事件。

造句

  1. 在宫廷宴会中,王俭特意在宴席之前向皇太子行了深鞠躬之礼,以表示对皇族成员的尊敬。
  2. 王俭虽为朝中重臣,但对待同僚仍然非常谦逊有礼,“拜公”时总是面带微笑地行礼如仪。
  3. 当面对身份尊贵的使节时,王俭从不忽视“拜公”的礼仪规范,这体现了他严谨的工作态度与高尚的人格魅力。
  4. 为了表达对先贤的敬仰之情,在追思会上,王俭特地前往祭坛行礼如仪,并向每一位参与追思会的重要嘉宾行了“拜公”之礼。
  5. 王俭不仅在朝堂上谨守礼仪,无论与谁相遇时都会遵循古训行事,“拜公”更是他日常生活中不可忽视的行为习惯。

请注意上述语句基于"王俭拜公"这一假设性情境进行创作。如需具体的历史典故或更准确的信息,请查阅相关历史文献资料。

分词解释

wáng,wàng

1 古代一国君主的称号,现代有些国家仍用这种称号:~国。~法。公子~孙。~朝(cháo )。2 中国古代皇帝以下的最高爵位:~公。~侯。3 一族或一类中的首领:山大~。蜂~。~牌(桥牌中最大的牌;喻最有力的人物或手段)。4 大:~父(祖父)。~母(祖母)。5 姓。

jiǎn

1 节省,不浪费:~省。~朴。勤~。克勤克~。2 贫乏,歉收:~月。~岁。~腹(腹中空虚,喻知识贫乏)。

bài

1 表示敬意的礼节:~手(古代男子跪拜礼的一种)。~忏。礼~。回~。2 恭敬地:~托。~谢。~读。~别。~谒(❶拜见;❷瞻仰陵墓、碑碣)。3 行礼祝贺:~年。~寿。4 用一定的礼节授与某种名义或职位,或结成某种关系:~将(jiàng)。~相(xiàng )。~师。~把子。5 姓。

gōng

1 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正。~心。大~无私。2 共同的,大家承认的:~理。~式。~海。~制。3 国家,社会,大众:~共。~安(社会整体的治安)。~众。~民。~论(公众的评论)。4 让大家知道:~开。~报。~然。5 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三~(中国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子。~主。6 敬辞,尊称男子:海~。包~。诸~(各位)。7 雄性的:~母。~畜。8 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外~(外祖父)。9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