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牍的拼音、解释、组词

奏牍的简介:

zòu dú
1.书写奏章的简牍。 2.犹奏章。

  • AI解释

《奏牍》一词,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臣子向皇帝或上级机关呈递的文书,用于报告情况、提出建议或者陈述请求。它是古代官僚体系中的重要沟通工具之一。在现代语境下,“奏牍”这一词汇使用较少,但在文学创作和历史研究中仍可能作为古文术语出现。

解释

  • 构成:由“奏”与“牍”两个字组成。
  • “奏”意味着向皇帝或上级机关提出意见、请求等。
  • “牍”,古代书写用的木片,引申为文书的意思。
  • 用途:用于臣子向上级表达意见和建议,具有正式性和严肃性。

造句

  1. 隋文帝在看到奏牍后,立即召见大臣商讨对策。
  2. 李白曾模仿古人的笔法,撰写了一份《上李邕书》式的“奏牍”。
  3. 在古代的科举制度中,士子们常常通过上奏牍表达自己的政见或请求官职。
  4. 为适应现代政府公文处理方式,传统意义上的“奏牍”已经演变为更加规范化的报告与建议形式。
  5. 历史小说中常有大臣们撰写奏牍的情节,以展现古代政治文化的精妙。

这些句子不仅能够帮助理解“奏牍”的含义和用法,还能为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提供一些背景信息。在实际应用中,“奏牍”一词多用于书面表达或特定语境下,如文学创作、历史研究等场合。

分词解释

zòu

1 作乐(yuè ㄩㄝˋ),依照曲调吹弹乐器:演~。~国歌。~鸣曲。2 封建时代臣子对皇帝陈述意见或说明事情:启~。~议。~疏。~折。~本。~对。3 呈现,取得:~效。~功。~捷(取得胜利)。大~奇功。

1 古代写字用的木片:文~(公文)。尺~(书信)。案~。2 古代乐器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