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书的拼音、解释、组词

监书的简介:

jiān/jiàn shū
1.国子监所刻的书。

  • AI解释

词语“监书”在古代汉语中通常指的是由官府或者机构监督之下抄写、校订或收藏的书籍。它强调了书籍制作过程中的官方审查和管理,旨在保证书籍内容的正确性和权威性。

以下是五个使用“监书”的句子:

  1. 宋代时,为了确保经典文献的准确无误,朝廷设立了专门机构进行监书工作。
  2. 这本监书中记录了许多国家法律条文,是当时官员必读之物。
  3. 监书不仅是对书籍内容的审查,更是对书籍印刷质量的一种监督。
  4. 明朝时期,官方监书制度进一步完善,有效地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5. 在古代中国,监书常常由具有一定学术水平和道德操守的人担任,以确保书籍的质量。

希望这些句子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监书”一词的应用场景。如果需要更多相关信息或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告诉我!

分词解释

jiān,jiàn

1 督察:~察。~控。~测。~护。~考。~听。2 牢,狱:~狱。~押。~禁。坐~。

shū

1 成本的著作:~籍。~刊。~稿。~香。~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2 信:~信。~札。~简。~函。3 文件:证~。说明~。4 写字或写的字:~法。~写。~桌。~案。~画。5 写文章:大~特~。罄竹难~。6 字体:草~。隶~。楷~。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