禀牍的拼音、解释、组词
禀牍的简介:
bǐng dú
1.呈给上级的文书。
1.呈给上级的文书。
- AI解释
《禀牍》一词源自中国古代文史文献,特指古代臣子向皇帝或上级机关呈递的文字材料。其内容通常涉及报告工作进展、陈述意见或者请求指示等事务性事项,是一种正式文书形式,在清代的官僚制度中尤为常见。
详细解释:
- 禀:在古代汉语中,“禀”多用于指向上级(如皇帝或上级官员)提出申请或陈述情况。这个词含有谦卑和敬意的意思。
- 牍:指的是书写的载体,即竹简、木牍等早期的书写材料。在现代汉语中,“牍”有时也被用来泛指信件或报告。
造句示例:
- 清朝时期,各级官员为了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进展,往往会撰写《禀牍》。
- 刘先生是一位老派文官,在呈递《禀牍》时总是笔走龙蛇、文采斐然。
- 《禀牍》作为古代政务沟通的重要形式,体现了当时政府的行政效率和官员的文化素养。
- 某朝某代,每当有重大事件发生,负责处理此事的大臣会先撰写一份详尽的《禀牍》,再呈交皇帝审阅。
- 在清朝官场上,《禀牍》不仅是官员们沟通事务、表达意见的重要工具,更是展现个人才学与忠诚度的方式之一。
通过这些造句,可以看出《禀牍》作为一种正式公文,在古代中国政治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