裹脚条子的拼音、解释、组词

裹脚条子的简介:

guǒ jiǎo/jué tiáo/tiāo zǐ
1.即裹脚布。

  • AI解释

裹脚条子》是旧时在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方言词汇,用来指代妇女缠足后所用的绑带或者包裹物。这种习俗始于唐朝,并在明清时期达到顶峰,被认为是一种提高社会地位的方式,但实际上对女性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详细解释:

  • 裹脚条子:主要是用来包扎和固定已经进行过缠足的女人的小脚。这些包扎用的材料通常由布、丝带或者棉花制成,并且会按照脚的大小精心裁剪。

  • 这种做法在中国历史上被视为一种陋习,对女性的身体健康和自由造成了极大的损害,直到20世纪初中国废除这一传统习俗后才逐渐消失。

造句:

  1. 在《红楼梦》中描写的贾府里,妇女们为了符合当时的审美标准而使用裹脚条子紧紧地束缚着她们的小脚。
  2. 虽然裹脚已经不再流行,但“裹脚条子”这个词依然在一些老一辈的人口中出现,他们常常用来讲述过去的故事。
  3. 周阿姨收藏了许多关于旧习俗的物品,其中就包括了一根古老的裹脚条子,这让她想起了年轻时听长辈讲述的历史。
  4. 这个传统逐渐被时代所淘汰,在现代中国已经完全不存在了,但在某些地方还能见到一些老人留下的“裹脚条子”作为历史见证。
  5. 小说《红尘》里通过描述主人公母亲使用的裹脚条子,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束缚。

请注意,《裹脚条子》这一词汇及它所代表的传统习俗已经不再存在,并且被广泛认为是不道德与落后的象征。在现代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保护个人健康自由、尊重人权都是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观。

分词解释

guǒ

1 包;缠绕:~脚。把这包糖~好。~足不前。2 夹带;夹杂:不该把次货~进去卖。好人坏人~在一起一时分不清。3 方言,吸(奶):小孩生下来就会~奶。

jiǎo

1 人和某些动物身体最下部接触地面的部分:~心。~掌。~背。~跟。~步。~印。~法(指踢球、踢毽等的技巧)。~镣。~踏实地(形容做事实事求是,不浮夸)。2 最下部:~注。山~。墙~。3 剩下的废料,渣滓:下~料。4 〔~本〕表演戏剧或拍摄影视所依据的底本。5 旧时指与体力搬运有关的:~夫。~行(háng )。~钱。拉~。

tiáo,tiāo

1 植物的细长枝:枝~。柳~儿。荆~。2 泛称条形的东西:~子。面~儿。便(biàn)~儿。金~。铁~。3 细长的形状:~形。~纹。~案。~几(jī)。~凳。~幅(直挂的长条字画)。苗~。身~。4 项目,分项目的:~例。~令。~文。~陈(a.分条叙述;b.旧时向上级分条陈述的文件)。5 层次,秩序:~理。~贯。有~不紊。6 量词。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