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体的拼音、解释、组词
戒体的简介:
jiè tǐ/tī/bèn
1.佛教指受戒的人所内含的不受邪恶侵染的功能。
1.佛教指受戒的人所内含的不受邪恶侵染的功能。
- AI解释
《戒体》,这个词在中文中通常出现在佛教语境下,指的是通过受持戒律而产生的内在精神状态或品德。它是修行者在完成正式受戒仪式后所获得的精神品质和道德素养的一种体现。
具体来说,在佛教中,当一个人正式受持某种戒律之后,除了外在的行为约束之外,内心也会随之产生一种特殊的体验或感受,这就是所谓的“戒体”。这种内在的状态是通过长期修行与遵守戒律而逐渐培养出来的,并非仅仅依靠一次仪式即可获得。它象征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严格自我监管和对佛法原则的高度认同。
造句: 1. 他经过多年的修炼,终于得到了大乘佛教中最高等级的菩萨戒体。 2. 戒体不仅是受戒时的一种外在形式,更是修行者内心深处的一种精神寄托。 3. 每当想起自己获得戒体的过程,她都会感到一种庄严而神圣的力量。 4. 通过持戒行道,我们能够慢慢积累起坚实的戒体基础。 5. 戒体的存在提醒着每一位佛教徒应当时刻保持正念与慈悲。
请注意,《戒体》的用法和解释主要局限于佛教语境中,如果您是在其他语境下遇到这个词,请注意其可能存在的不同含义。
分词解释
戒
jiè
1 防备:~心。~备。~严。~骄~躁。2 革除不良嗜好:~除。~烟。3 佛教律条,泛指禁止做的事:~刀。~尺。斋~。4 准备:~途。~装。5 古同“界”,界限。
体
tǐ,tī
1 人、动物的全身:身~。~重。~温。~质。~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能。~貌。~魄(体格和精力)。~育。~无完肤。2 身体的一部分:四~。五~投地。3 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主~。群~。4 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固~。液~。~积。5 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文章的体裁,如“骚~”、“骈~”、“旧~诗”)。字~。6 事物的格局、规矩:~系。~制。7 亲身经验、领悟:~知(亲自查知)。~味。身~力行(xíng )。8 设身处地为人着想:~谅。~贴。~恤。9 与“用”相对。“体”与“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