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腊的拼音、解释、组词
戒腊的简介:
jiè là/xī
1.亦作"戒蜡"。 2.僧徒受戒后的年数。宋罗烨《醉翁谈录.僧行因祸致福》:"僧既遭刑而归﹐治疗获安﹐得高寿﹐享年九十六﹐戒腊七十一年﹐剃度小师凡五人﹐岂非因祸致福也?"《敕修百丈清规.节腊》:"僧不序齿而序腊﹐以别俗也……凡禅诵行坐﹐以受戒先后为次。"一说﹐僧徒结夏时﹐造一重量与本人相等的蜡人。解夏时﹐若体重不轻于蜡人﹐说明念定无妄想;反之﹐则精神不一。以此测定僧徒戒行﹐故称。
1.亦作"戒蜡"。 2.僧徒受戒后的年数。宋罗烨《醉翁谈录.僧行因祸致福》:"僧既遭刑而归﹐治疗获安﹐得高寿﹐享年九十六﹐戒腊七十一年﹐剃度小师凡五人﹐岂非因祸致福也?"《敕修百丈清规.节腊》:"僧不序齿而序腊﹐以别俗也……凡禅诵行坐﹐以受戒先后为次。"一说﹐僧徒结夏时﹐造一重量与本人相等的蜡人。解夏时﹐若体重不轻于蜡人﹐说明念定无妄想;反之﹐则精神不一。以此测定僧徒戒行﹐故称。
- AI解释
《戒腊》是佛教术语,指的是僧尼出家后的年数。具体来说,“戒”是指佛教中受持的各种戒律,“腊”则是古代计算时间的一种方式,在这里指一年的时间。因此,戒腊可以理解为出家人已经坚持了多少年的戒律生活。
详细解释: - 戒腊的重要性:在佛教中,僧侣和尼姑会根据自身的修行情况选择不同的戒律(如五戒、八关斋戒等),而“戒腊”则是一种衡量其修行时间的方式。通常情况下,僧人会在初出家时受持比丘或比丘尼戒,并且每过一年,就会被称为增加了一年的戒腊。 - 计算方法:在许多佛教传统中,僧侣会在每年的特定节日(如佛诞节、成道日等)进行自省和记录自己的戒腊。这种自我审查的过程不仅是对自己修行生涯的一种回顾,也是对未来的激励。
造句示例:
- 经过多年的修行历练,这位高僧已经积累了深厚扎实的戒腊。
- 他是一名拥有二十多年戒腊的老和尚了。
- 戒腊是衡量一个出家人修行时间长短的重要依据之一。
- 在佛教徒之间,“多少年戒腊”也常常成为讨论的话题。
- 僧人们在每年的特定节日都要进行自我审查,以记录自己的戒腊。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