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和尚(?-917)的拼音、解释、组词

布袋和尚(?-917)的简介:

bù dài hé shàng
五代时僧人。名契此,明州奉化(今属浙江)人。传说常以杖挑一布袋入市,见物即乞,出语无定,随处寝卧,形如疯癫。世人称他为弥勒化身。佛教寺庙山门里供奉的笑口常开的大肚弥勒,相传是他的造像。

  • AI解释

布袋和尚(?-917)》的详细解释

布袋和尚,又名契此、长汀子,是五代十国时期一位著名的高僧。他的名字来源于其常手持一布袋的形象,因此被称为“布袋和尚”。据记载,他生性豁达幽默,常常以笑语为禅,并预言后事而闻名。

布袋和尚以布袋装满各种物品的方式比喻人生的无常和世态的变幻,表达了他对世间万物的洞察和对人生的态度。他还留下了诸多诗句和故事,深受人们喜爱。据传他预知自己的死期是在917年,故号“长汀子”。

主要生平事迹: - 传说中他是释迦牟尼佛的化身之一。 - 布袋和尚以幽默风趣著称,经常做出滑稽的姿态和言语,以此来引导众生领悟佛法真谛。 - 曾经预言自己的死期,并在去世前留下许多预言性的话语。

布袋和尚的思想: - 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布袋”的象征意义中。布袋代表着人生的无常与空虚,而他则以轻松的态度面对这些变化。 - 布袋和尚提倡随遇而安、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

5个造句

  1. 他在舞台上扮演了一个滑稽的布袋和尚角色,赢得了观众的笑声。
  2. 每当心情不好时,我会想象自己是那个手持布袋的和尚,用乐观的心态来面对生活的困难。
  3. 那座庙里的泥塑布袋和尚笑呵呵的样子让人感觉亲切而又温馨。
  4. 这幅画中的布袋和尚形象生动,仿佛能听得到他轻快的笑声和禅语。
  5. 布袋和尚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应该以一颗平和的心去面对。

希望这些解释和造句对你有所帮助!如果有更多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帮助,请随时告诉我。

分词解释

1 棉、麻及棉型化学短纤维经纺纱后的织成物:~匹。~帛。~衣。2 古代的一种钱币。3 宣告,对众陈述:宣~。发~。~告。开诚~公(推诚相见,坦白无私)。4 分散到各处:散~。遍~。星罗棋~。5 流传,散播:~道。~施。6 做出安排:~置。~景。~局。7 姓。

dài

1 用布或皮做的盛东西的器物:~子。布~。衣~。口~。旅行~。2 量词,用于袋装的东西和水烟、旱烟:一~儿面粉。一~烟。

hé,hè,huó,huò,hú

1 相安,谐调:~美。~睦。~谐。~声。~合(a.和谐;b.古代神话中象征夫妻相爱的两个神)。~衷共济。2 平静:温~。祥~。~平。~气。~悦。~煦。惠风~畅。3 平息争端:讲~。~约。~议。~亲。4 数学上指加法运算中的得数:二加二的~是四。5 连带:~盘托出(完全说出来)。~衣而卧。6 连词,跟,同:我~老师打球。7 介词,向,对:我~老师请教。8 指日本国:~服(日本式服装)。~文。大~民族。9 体育比赛不分胜负的结果:~棋。~局。10 姓。

shàng

1 还(hái ),仍然:~小。~未。~不可知。2 尊崇,注重:~武。~贤(①崇尚贤人;②《墨子》篇名,内容阐述墨子的一种政治主张)。3 社会上共同遵从的风俗、习惯等:风~。时~。4 矜夸,自负:自~其功。5 古,久远:“故乐之所由来者~矣,非独为一世之所造也”。6 庶几,差不多:~飨(希望死者来享用祭品之意)。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