斧扆的拼音、解释、组词

斧扆的简介:

fǔ yǐ
1.亦作"斧依"。 2.古代帝王朝堂所用的状如屏风的器具﹐以绛为质﹐高八尺﹐东西当户牖之间。其上有斧形图案﹐故名。

  • AI解释

斧扆》一词,在古代文献中是指悬挂在帝王宝座背后的屏障,其名称来源于其设计风格。这种屏障在古代不仅是象征皇权的重要装饰物之一,还具有一定的实用功能,如遮挡风寒等。

详细解释:

  • 结构和形式:通常,斧扆是由厚重的织锦或丝绸制成,中央部分往往绣有精美的图案,边缘则装饰着复杂的花纹。在宋代,它有时会绘有斧钺(象征军事权力)的图像,因而得名。
  • 历史意义:除了装饰作用外,斧扆还承载了浓厚的政治和文化含义,反映了封建社会对于尊卑有序、礼制森严的价值观。

造句示例:

  1. 在古代宫廷中,皇帝坐于宝座之上,背后悬挂着精美的斧扆,彰显出他的至高无上的地位。
  2. 博物馆展出了一件宋代的斧扆,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研究那个时代工艺和文化的珍贵实物。
  3. 诗人用诗歌描绘了那庄严宏伟的大殿,宝座背后的斧扆上绣着象征权力与荣耀的图案。
  4. 在古典小说中,作者生动地描述了皇帝登基时的情景,特别提到了他背后悬挂的华丽斧扆
  5. 当下人们参观古建筑时,经常会看到复原了古代宫廷场景的一角,其中就包括那象征皇权威严的斧扆

分词解释

1 砍东西用的工具,多用来砍木头。古代亦用来作兵器:~子。~头。~钺。~柯(a.斧子的柄;b.喻政权、权柄)。2 用斧砍:~正(敬辞,请人修正文句,亦作“斧政”)。~凿(a.斧子或凿子;b.指文艺作品等矫揉造作)。~藻(雕饰、修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