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伏的拼音、解释、组词

中伏的简介:

zhōnɡ fú
1.三伏的第二伏。也称二伏。通常指从夏至后第四个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三伏的第二伏。指夏至后第四庚日。也称为「二伏」。

2. 中了敌人的埋伏。如:「都怪我太不小心,不然我们也不会中伏!」

中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部分,属于“三伏”之一。中伏一般出现在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后开始,通常持续10天到20天不等。在中国传统的农业社会,中伏标志着最炎热的时期到来,人们会采取各种防暑降温措施。由于它的位置在全年最热时段的中间,因此得名“中伏”。在现代生活中,“中伏”也常用来指代一年中最热的一个时间段。

造句

  1. 天气预报显示今年的中伏期间气温将突破历史记录。
  2. 每到中伏时节,老张都会提前准备好绿豆汤,以供家人解暑降温。
  3. 小明在中伏那天决定去游泳池放松一下,享受清凉。
  4. 为了应对中伏带来的高温天气,公司决定调整上下班时间,避开最热时段。
  5. 中伏期间,小李选择早晚进行户外活动,以避免中午时分的酷暑。

这些句子展示了“中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包括天气描述、个人防护措施以及企业应对策略等方面。

分词解释

zhōng,zhòng

1 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心。当(dàng)~。~原。~华。2 在一定范围内,里面:暗~。房~。~饱。3 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辍(中途停止进行)。~等。~流砥柱。4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在研究~。5 特指“中国”:~式。~文。6 适于,合于:~看。

1 趴,脸向下,体前屈:~卧。~案读书。2 低下去:此起彼~。3 屈服,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法。~输。~辩(伏罪的供状,亦作“伏辨”)。4 使屈服:降~。降龙~虎。5 隐藏:~兵。埋~。6 农历划分夏季最炎热的三个阶段:~日。~旱。~暑。~天。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