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策的拼音、解释、组词
书策的简介:
shū cè
1.指夹带书册入考场。
1.指夹带书册入考场。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古代无纸笔,记载文字于竹简上,故称书籍为「书策」。《韩非子.显学》:「藏书策,习谈论。」
2. 政令。《战国策.秦策一》:「书策稠浊,百姓不足。」
《书策》这个词主要用来指书籍或文献。它来源于古代中国的文化背景,"书"是指书写的内容,如诗文、典籍等;"策"则是指简册,即早期用于书写和记录信息的材料,后来也泛指书籍。
详细解释:
- 来源:在古代中国,书籍通常是以竹简或木牍(称为“策”)串连起来的形式出现。这些简册被用来保存和传递知识。
- 使用范围:它不仅限于书籍的物理形式,还涵盖了所有文献、典籍、文字记载等概念。
- 文化意义:在古代社会中,《书策》是文化的载体,承载着思想、智慧和历史的记忆。因此,对《书策》的管理与保存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保护行为。
造句:
- 古代文人常常手不释卷,沉浸在那浩瀚如海的《书策》之中。
- 学校图书馆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策》,是学生汲取知识的宝库。
- 从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著作到唐宋诗词的优美篇章,《书策》中蕴含着中华文化的精华。
-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虽然使阅读方式发生了改变,但那些承载着古老智慧与故事的《书策》,依旧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 在保护文化遗产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文物本身的修复与保存,更要加强对《书策》内容的研究和传播。
通过这些造句可以看到,《书策》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词汇,它背后蕴含的是一个丰富的文化概念。
分词解释
书
shū
1 成本的著作:~籍。~刊。~稿。~香。~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2 信:~信。~札。~简。~函。3 文件:证~。说明~。4 写字或写的字:~法。~写。~桌。~案。~画。5 写文章:大~特~。罄竹难~。6 字体:草~。隶~。楷~。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听~。
策
cè
1 古代的一种马鞭子,头上有尖刺。2 鞭打:~马。鞭~。3 激励,促进:~动。~勉。4 古代称连编好的竹简:简~。5 古代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或免官:~命。~免。~封。6 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论。~问。7 杖:~杖。8 中国数学上曾经用过的一种计算工具,形状与“筹”相似。9 计谋,主意,办法:上~。献~。决~。政~。~划。束手无~。10 书法用字名称,指仰横。11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