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嘲热讽的拼音、解释、组词
冷嘲热讽的简介:
冷:不热情,引伸为严峻;热:温度高,引伸为辛辣。用尖刻辛辣的语言进行讥笑和讽刺。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形容尖酸、刻薄的嘲笑和讽刺。※语或本清.袁枚《牍外余言》。△「冷言冷语」、「冷敲热骂」、「热唱冷嘲」
2. ※清.袁枚《牍外余言》昭公1>元年,楚公子围2>为虢3>之会。其时子围篡国4>之状,人人知之,皆有不平之意。故晋大夫七嘴八舌5>,冷讥热讽,皆由于心之大公也。其时嘿嘿者,惟向戌之老奸、乐王鲋之幸臣耳。君子于此,可以观人。我不恶乐王鲋,而恶向戌;一真小人,一伪君子也。 〔注解〕 (1) 昭公:鲁昭公(?∼西元前510),春秋时鲁国国君。 (2) 楚公子围:即楚灵王,名围,春秋时楚国国君,生卒年不详。鲁哀公二十八年,弑其君郏(ㄐ|ㄚˊ)敖自立为王。 (3) 虢:音ㄍㄨㄛˊ,春秋国名。鲁昭公元年,楚公子围和向戌等人会于此。 (4) 篡国:以不当手段夺取国家君位。篡,音ㄘㄨㄢˋ。 (5) 七嘴八舌:形容人多口杂,议论纷乱的样子。见「七嘴八舌」。
3. 「冷嘲热讽」原作「冷讥热讽」。春秋时楚国公子围篡国弑其君郏敖自立为灵王这件事,人尽皆知,并且都觉得气愤不平。而晋国大夫们也对这件事议论纷纷,言语尖酸、刻薄,带著嘲笑和讽刺的意味,这是因为他们有颗公平无私的心。「冷嘲热讽」与「冷讥热讽」意同,用来形容尖酸、刻薄的嘲笑和讽刺。
1. 尖酸、刻薄的嘲笑和讽刺。【例】那个人说话老是冷嘲热讽,因此其他人都不喜欢和他交谈。
1. 尖酸、刻薄的嘲笑和讽刺。如:「那人说话老是冷嘲热讽,因此其他人都不喜欢和他交谈。」也作「冷讥热讽」。
《冷嘲热讽》这个词通常用于形容一种既带有讽刺意味又显得较为尖锐、刻薄的态度或言辞。具体来说,它指的是用轻蔑、嘲笑的语气表达对某人的批评或是对某个情况的不满,而这种批评往往伴随着强烈的否定情绪。与之相比,“冷嘲”更多地侧重于表面态度上的冷漠和不关心,而“热讽”则强调讽刺的语言更为直接,带有一定的火气或激动。
详细解释
- 冷嘲:表面上看起来不太在意或者漠然的态度,在言辞上带有批评、嘲笑的性质。
- 热讽:语言直接、尖锐,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往往伴随着较强的负面情绪,如愤怒、不满等。
示例造句
- 小明因为工作中的一个小失误被领导冷嘲热讽了一番,心情非常低落。
- 她常常通过冷嘲热讽的方式来达到自己对不公现象的批判目的。
- 他的话语中充满着冷嘲热讽的味道,让听者很难受。
- 在讨论会上,李总用冷嘲热讽的方式批评了某些决策,赢得了部分同事的支持。
- 尽管朋友的好意让他感到温暖,但被老师当众冷嘲热讽还是令小王十分难受。
这些例子展示了在不同的情境下使用“冷嘲热讽”这个词可能的语义和情感色彩。
分词解释
lěng
1 温度低,与“热”相对:~天。~藏。~冻。~涩。~飕飕。2 寂静,不热闹:~落。~寂。~静。~清。3 生僻,少见的:~僻。~字。4 不热情,不温和:~遇。~淡。~峻。~漠。~嘲热讽。~若冰霜。~酷无情。5 不受欢迎的,没有人过问的:~货。~门儿。6 突然,意料以外的:~然。~不防。~枪。~战。7 姓。cháo,zhāo
1 讥笑,拿人取笑:~笑。~弄。~骂。~诮。~谑。冷~热讽。rè
1 温度高,感觉温度高,与“冷”相对:~水。~带。灼~。~度。水深火~(喻人民生活处境异常艰难痛苦)。2 身体发烧:~症。3 使温度升高:~敷。4 情意深:~心。~情。~忱。~切。~血。~爱。5 旺、盛:~闹。~潮。~火朝天。6 形容非常羡慕或急切想得到:~中。7 受很多人普遍欢迎、关注的:~销。~门儿。8 物理学上指物体内部分子不规则运动发出的一种能:~能。~力学(研究热能和别种能相互转化的科学)。9 放射性强:~核武器。fěng
1 不看着书本念,背书:~诵(抑扬顿挫地诵读)。~咏。2 用含蓄的话劝告或讥刺:~刺。~谏(不直指其事,而用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谏)。~喻(一种修辞手法,用说故事等方式说明事物的道理)。~一劝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