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籍的拼音、解释、组词
冒籍的简介:
mào/mò jí
1.假冒籍贯。 2.指假冒籍贯者。
1.假冒籍贯。 2.指假冒籍贯者。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假冒籍贯。唐.薛登〈论选举疏〉:「或冒籍以偷资,或邀勋而窃级。」《镜花缘》第五三回:「他们男子,往往嘴上有须,还能冒籍入考,何况我又无须,岂不省了拔须许多痕迹?」
在现代汉语中,“冒籍”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通常在特定的历史文献或者某些方言中使用。它指的是用虚假的身份信息进行登记或注册的行为。“籍”,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户籍、身份记录等。
详细解释
- “冒”:指故意做出欺骗行为。
- “籍”:原意是户籍,这里泛指个人的身份记录或者档案。
因此,“冒籍”的意思就是通过伪造信息或隐瞒真实情况来获得某种不当的利益或者进行不正当的行为。这种行为在法律上通常被认为是违法的,在一些情况下还可能构成犯罪。
造句
- 他为了逃避兵役,竟然试图用冒籍的方式欺骗政府机关。
- 警方查获一起涉及多名嫌疑人通过网络平台办理假身份证件并冒籍入籍案件。
- 在户籍改革过程中,必须严查冒籍现象以确保公平公正。
- 公司内部调查发现有员工利用冒籍手段为自己谋取不正当利益。
- 教育部门提醒家长注意不要让孩子通过冒籍方式进入重点学校入学。
这些句子都是基于“冒籍”的基本含义构建的,但在实际使用中,“冒籍”一词相对少见,具体的应用可能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分词解释
冒
mào,mò
1 向外透或往上升:~烟(❶烟往上升;❷发怒)。~汗。~尖。2 不顾(恶劣的环境或危险等),顶着:~雨。~险。~死。3 不加小心,鲁莽,冲撞:~失。~昧。~进(不顾具体条件,急躁进行)。4 用假的充当真的,假托:~牌。~充。~名顶替。5 复盖:“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之”。6 贪污:“贪于饮食,~于货贿”。7 古同“帽”。8 古同“瑁”,玳瑁。9 姓。
籍
jí
1 书,书册:古~。书~。经~。典~。2 登记隶属关系的簿册;隶属关系:~贯。户~。国~。学~。3 登记:~没(mò)。~吏民。4 征收:~田。5 〔~~〕❶形容纷扰很大;❷形容名声很大;❸形容纵横交错的样子。6 古代各种捐税的统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