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路出家的拼音、解释、组词

半路出家的简介:

bàn lù chū jiā
原指成年后才出家做和尚或尼姑。比喻中途改行,从事另一工作。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比喻中途转业改行。※语或出《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后亦用「半路出家」比喻成年后才出家为僧为尼。

2. ※《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却说高宗时,建都临安,繁华富贵,不减那汴京故国。去那城中箭桥左侧,有个官人姓刘名贵,字君荐。祖上原是有根基的人家;到得君荐手中,却是时乖运蹇,先前读书,后来看看不济1>,却去改业做生意。便是半路上出家的一般,买卖行中一发2>不是本等伎俩3>,又把本钱消折去了。 〔注解〕 (1) 不济:不中用,不行了。 (2) 一发:更加、越是。 (3) 本等伎俩:适宜的工作。

3. 「半路」是指一直从事某种事情,中途突然改变初衷,所以叫半路;「出家」是指剃度为僧尼。「半路出家」则是指原本并无此意,中途才改变心意出家,比起原本即出家者,道行自然较浅。所以「半路出家」不仅有中途转业改行的意思,也有比较不太专业的意思。例如《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中,就用了此语。《京本通俗小说》一般认为是南宋时代说话人的话本,而其中的〈错斩崔宁〉可说是宋代话本中著名的公案小说。冯梦龙将其收入《醒世恒言》中,并更改题目,名为〈十五贯戏言成巧祸〉。故事是一椿冤案,警惕为官者不可率意审案,随便用刑,导致错杀无辜。南宋高宗时,有位官人刘贵,祖上原本家境不错,传到他手中,却因为时运不济,陷入穷困。后来他觉得读书无用,中途改行做生意。但是就好像半路出家一般,从商对他来说,更加不适合,于是没多久就亏损本钱了。他向丈人借了十五贯钱,准备东山再起,而且将妻子王氏留在娘家,待重新开张再将她接回。回家途中他喝了些酒,敲门许久,小妾陈二姐才来开门;一来因为有些酒意,二来怪她开门太慢,于是开玩笑地说,已将她卖给了人家,得了十五贯钱。陈二姐信以为真,心想应该先回家告诉父母,于是待刘贵睡著后,趁夜收拾包袱起程。途中遇到刚从城里卖了丝绸要回家的青年崔宁,正好同路,于是二人结伴同行。不料,当夜刘贵家中遭窃,小偷不仅拿了那十五贯钱,情急之下,更杀了刘贵。天明之后,左邻右舍发现,赶紧追回陈二姐和崔宁。官府查办时,因为崔宁身上刚好有贩卖丝绸所得的款项十五贯钱,误认是二人谋杀了刘贵,因此屈打成招,处以死刑。「半路出家」这个成语就用来比喻中途转业改行,亦用来指成年后才出家为僧为尼。

1. 成年后才出家为僧或为尼。比喻中途转业改行。【例】林先生本来在教书,后来半路出家,做起生意来了。

1. 成年后才出家为僧为尼。《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自幼出家的?还是有过丈夫,半路出家的?」

2. 比喻中途转业改行。《醒世恒言.卷三三.十五贯戏言巧成祸》:「先前读书,后来看看不济,却去改业做生意,便是半路上出家的一般。」

半路出家

释义:

“半路出家”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某人原本没有从事某一行业或职业的背景、经历或者兴趣,但在后来出于各种原因(如社会需要、个人志向转变等),中途改行进入这一领域。这个词常用于描述人在学习、工作方面发生的职业转换或是学术转向的情况。

造句:

  1. 小王原来是一名建筑设计师,后来因公司业务调整,他半路出家转行做起了市场推广,没想到却在这个新领域中找到了自己的舞台。
  2. 张老师本是历史系毕业的,但因为兴趣使然,在四十岁时半路出家,开始学习心理学,并顺利转型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
  3. 李师傅原本是木匠,后来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接触到电子制作,便半路出家开始了电路板的设计工作,成果令人刮目相看。
  4. 王经理原本在人力资源部门工作多年,直到最近公司业务拓展到海外,需要有人熟悉当地市场,他才半路出家转战国际贸易部。
  5. 自从退休后,老李便半路出家开始学习摄影,现在他拍摄的风景照片已经多次获奖,在社区里小有名气。

这些造句生动地展示了“半路出家”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和含义,体现了人在面对机遇或挑战时转变职业道路的可能性与多样性。

分词解释

bàn

1 二分之一:~圆。~百(五十,多指岁数)。2 不完全的:多~。~岛。~透明。~脱产。3 在中间:~空。~路上。~夜。4 喻很少:一星~点。

1 道,往来通行的地方:道~。公~。水~。陆~。~途。~程。~人(行路的人,喻不相干的人)。狭~相逢。2 思想或行动的方向、途径:思~。生~。出~。~子。~数(shù)。3 方面,地区:外~货。各~人马。4 种类:一~货色。5 大,正:“厥声载~”。~门(宫室最内的正门)。~车(古代帝王及诸侯贵族所乘的车)。~舆(古代君主所乘的车)。~寝(古代君主处理政事的宫室)。6 车:筚~。乘~。7 姓。

chū

1 从里面到外面:~访。初~茅庐。~笼。2 往外拿,支付:~力。~钱。~谋画策。入不敷~。3 离开:~发。~轨。~嫁。4 产生,生长:~产。~品。~人才。5 发生:~事。6 显露:~现。~名。7 超过:~色。~类拔萃(超出同类之上)。8 来到:~席。~勤。9 引文、典故来源于某处:~处(chù)。语~《孟子》。10 显得量多:这米~饭。11 放在动词后,表示趋向或效果:提~问题。12 传(chuán)奇中的一回,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

jiā,jia,jie

1 共同生活的眷属和他们所住的地方:~庭。~眷。~长(zhǎng )。~园。~谱。~塾。~乡。~风。~训。~规。~喻户晓。如数~珍。2 家庭所在的地方:回~。老~。安~。3 居住:“可以~焉”。4 对人称自己的尊长、亲属:~祖。~父。~翁。~母。~慈。5 家里养的,不是野生的:~畜。~禽。6 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有某种身份的人家:酒~。农~。7 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有丰富实践经验及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专~。行(háng )~。作~。科学~。8 学术流派:儒~。法~。道~。墨~。纵横~。诸子百~。9 量词,用于计算家庭或企业:一~人家。10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