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善的拼音、解释、组词
十善的简介:
shí shàn
1.佛教语。不犯十恶,即是十善。 2.十个德高望重的人。
1.佛教语。不犯十恶,即是十善。 2.十个德高望重的人。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佛教称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瞋恚、不邪见十项道德行为。《大智度论》卷四六:「复次,有二种戒,有佛时或有或无;十善有佛无佛常有。」
《十善》是佛教术语,源自巴利语和梵语中的“Dasasila”,在中文中通常被翻译为“十种良好德行”或“十善业道”。这十个善法主要指的是避免十恶的行为,并且积极从事有助于自己与他人利益的道德行为。《十善》涵盖了身、口、意三个方面的善行,具体包括:
- 不杀生(慈悲)
- 不偷盗(不贪取不属于自己的财物)
- 不邪淫(守持清净的戒律,避免不当的性行为)
- 无妄语(不说谎,说实话)
- 无两舌(不挑拨离间,促进和谐)
- 无恶口(言辞温和,不说粗鄙、损害他人的话)
- 无绮语(语言简洁,避免闲谈和不必要的空话)
- 少欲知足(减少欲望,满足于现有的生活)
- 不恼害他心(培养慈悲心,不伤害他人的心灵)
- 长养功德心(积极培育正直、善良的品德)
接下来是五个使用《十善》概念进行造句的例子:
- 作为一名佛教徒,我们应该努力实践《十善》,以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不杀生、不偷盗来履行《十善》,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 真正的友谊建立在《十善》的基础上,即无恶口、无两舌和少欲知足等。
- 通过践行《十善》,人们不仅能够净化自己的心灵,还能提升个人品德修养。
-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更应该倡导并实践《十善》,以此促进人际关系和谐与社会进步。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