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班子的拼音、解释、组词

南班子的简介:

nán/nā bān zǐ
1.天津人称来自上海的妓女班子。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北方人称南方来的娼妓为「南班子」。《文明小史》第三一回:「伯集生性好色,晓得这口袋底是个南班子住家所在,有什么不愿意去的?」

在古代文献和成语中,并没有明确提到“南班子”这个词语,这可能是某些特定语境下的表达或者是误记、误读。不过,“南子”这个名字出自于历史典籍,是春秋时期卫灵公的爱姬。如果“南班子”是对“南子”的某种简称或误解,我们可以从这个名字和她的身份背景来推测其含义,并提供相关用例。

南子(南子)的详细解释

  • 出处与故事:“南子”这个名字出现在《左传》中,是春秋时期卫国君主卫灵公的一位爱姬。她虽然出身低微,但因为美色和智慧,在卫国宫廷内掌握了一定的政治影响力。
  • 象征意义:由于“南子”的形象在历史文献中的描述多涉及政治权谋和个人色彩,因此,“南子”更多是一个文化符号,而非直接指代某一具体事物或概念。因此,我们无法直接从“南子”推导出“南班子”的确切含义。

造句(假设为某个虚构的表达)

  1. “虽然《南班子》只是个虚构的小说,但其情节发展与人物塑造却让人不禁联想到历史上那位影响卫国政局的女子——南子。”
  2. “这部剧对‘南班子’的形象刻画得生动传神,仿佛让观众看到了那个时代的风华绝代。”
  3. “编剧在《南班子》的故事中融入了大量历史元素,尤其是围绕着南子的政治生涯和爱情故事展开。”
  4. “虽然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为‘南班子’这一名称,但这个角色却成为了这部小说中的核心人物之一。”
  5. “为了更好地还原那个时代的历史氛围,《南班子》在服饰、场景设置上都做足了功夫。”

以上句子是基于“南子”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象征意义进行的虚构造句。如果“南班子”有特定含义或出自某一文本,请提供更多信息以便更准确地解释和使用。

分词解释

nán,nā

1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右手的一边,与“北”相对:~北。~方。~面。~国(指中国南部)。~陲(南部边疆)。~极。~半球。2 姓。

bān

1 一群人按次序排成的行列:排~。按部就~。2 工作或学习的组织:~组。~级。~长。~主任。领~。3 军队编制中的基层单位,在“排”以下。4 工作按时间分成的段落,亦指工作场所:早~。下~。值~。~房。5 定时开行(xíng)的:~车。~机。~期。6 量词(a.用于人群,如“这~人真能干”;b.用于定时开行的交通运输工具,如“他搭下一~飞机走”)。7 调回或调动(军队):~师。~兵。8 古同“斑”,杂色。9 姓。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