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意的拼音、解释、组词
作意的简介:
zuò yì
1.着意;加意。 2.指故意﹑特意。 3.注意。 4.起意;决意。 5.著作的本意。
1.着意;加意。 2.指故意﹑特意。 3.注意。 4.起意;决意。 5.著作的本意。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起意、打算。唐.张籍〈寄昭应王中丞〉诗:「春风石瓮寺,作意共君游。」《喻世明言.卷四.闲云庵阮三偿冤债》:「昨日又承他差人送些小菜来看我,作意备些薄礼,来日到他府中作谢。」
2. 特地、刻意。唐.杜甫〈江头四咏.花鸭〉诗:「稻粱霑汝在,作意莫先鸣。」唐.陆龟蒙〈幽居有白菊一丛因而成咏呈知己〉诗:「月中若有闲田地,为劝嫦娥作意裁。」
3. 注意。《新唐书.卷一五二.列传.李绛》:「帝每阅视,顾左右曰:『而等宜作意,勿为如此事。』」唐.蒋防〈玄都楼桃〉诗:「红软满枝须作意,莫交方朔施偷将。」
4. 著作的用意。《汉书.卷三○.艺文志》:「凡百篇,而为之序,言其作意。」
《作意》在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通常它可能涉及佛教或者特定语境下的用法。根据已知资料,“作意”一词主要见于佛教经典,《杂阿含经》等文献中,意为“心的作用”,指决定或意图,即心灵产生的意愿和动机。在这里,我会提供一些关于“作意”的解释,并给出五个造句。
详细解释
- 定义: “作意”在佛学中指的是心中生起某种意愿、决定或意图的过程。
- 来源: 这个词汇主要来源于梵文的翻译,在中文佛教文献中有使用,用来描述内心的活动和愿望。
- 意义: 它强调了内心的作用,即从思想到行动的过程中,心是主导因素。
造句
- 在进行任何行为之前,我们必须先通过作意来决定我们想要做什么。
- 每个善行或恶行的背后都有一个决定性的作意在推动着我们的行为。
- 在修行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净化和调整自己的作意,以达到内心的平和与清净。
- 一个人的作意力越强,在面对困难时就越能保持坚定的意志。
- 我们常常忽视了内心深处真正的作意是什么,因此导致了很多不必要的烦恼和困扰。
请注意,“作意”在日常生活语境中并不常用,上述造句是在特定佛教或哲学背景下的应用。如果你需要更具体的使用场景或者是现代汉语中的用法,请提供更多的上下文信息。
分词解释
作
zuò
1 起,兴起,现在起:振~。枪声大~。2 从事,做工:工~。~息。~业。3 举行,进行:~别(分别)。~乱。~案。~战。~报告。4 干出,做出,表现出,制造出:~恶(è)。~弊。~梗。~祟。~态。~色。~为。~难。~奸犯科(为非作歹,触犯法令)。5 当成,充当:~罢。~保。~伐(做媒人)。~壁上观(人家交战,自己站在营垒上看,喻坐观别人成败)。6 创造:创~。写~。~曲。~者。7 文艺方面的成品:~品。不朽之~。8 同“做”。9 旧时手工业制造加工的场所:~坊。10 从事某种活动:~揖。~弄。~死。
意
yì
1 心思:~思。~见。~义。~味。~念。~志(为了达到既定目的而自觉努力的心理状态)。注~。同~。~在笔先。~在言外。2 心愿,愿望:~愿。愿~。~向。~图。~皆。好~。“醉翁之~不在酒”。3 人或事物流露的情态:春~。诗~。惬~。情~。~境。4 料想,猜想:~料。~想。~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