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义的拼音、解释、组词

保义的简介:

bǎo yì
1.唐李德裕任剑南节度使时,建精兵五军,其一军称保义。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仗义保护。《书经.康王之诰》:「则亦有熊罴之士,不二心之臣,保义王家。」《文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膺受多福,保义子孙。」

2. 官中人物或仆隶。宋.曾慥《高斋漫录》:「近年贵人仆隶,以仆射、司徒为卑小,则称保义,又或称大夫也。」宋.洪迈《夷坚甲志.卷一二.雷震石保义》:「又入数家,询巡辖递铺石保义所在。」

3. 对技艺人的称呼。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二○.小说讲经史》:「且小说名『银字儿』,……有谭淡子、翁二郎、雍燕、王保义。」元.周密《武林旧事.卷六.诸色伎艺人》:「小说:徐保义、汪保义。」

在中文中,"保义"这个词并不常见,也没有直接对应的现代汉语词汇。它似乎可能是一个较旧的历史或文学术语,或者是一种特定文化背景下的专有名词。不过,根据其字面结构和组成的汉字分析,“保”通常表示保护、保持的意思;“义”则有正义、道义等含义。因此,“保义”可以推测为某种与保护正义或维护正直有关的概念。

不过为了更准确地解释这个词语的具体含义,我们可能需要更多语境信息或者查阅古籍文献来获得更为确切的理解。在没有具体历史或文学背景的情况下,“保义”无法提供一个明确的定义。因此,在现代语言使用中,并不常见到“保义”这个词组。

接下来,基于上述推测,尝试给出五个造句供参考:

  1. 历史上,许多英雄为了保义而舍生忘死。
  2. 他始终坚守着那份为国为民的保义之心。
  3. 在那个动荡的时代,许多人为了保义而不惜牺牲自己。
  4. 虽然面临重重困难,但他的行动依然在践行着真正的保义精神。
  5. 这种为他人着想、维护正义的行为正是我们所说的保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句子是基于“保义”可能的含义构建的,并不意味着“保义”这个词在古代或现代汉语中确实存在并被这样使用。如果需要更加准确的信息,建议查阅历史文献或相关专业词典。

分词解释

bǎo

1 看守住,护着不让受损害或丧失:~卫。~管。~健。~障。~密。明哲~身。朝不~夕(早晨保不住晚上会发生什么情况。形容形势危急)。2 维持原状,使不消失或减弱:~持。~洁。~质。~墒。3 负责:~证。~荐。~修。~险。确~。担~。4 旧时户口的一种编制,若干甲为一保。5 旧称佣工:酒~(酒店服务人员)。佣~。6 姓。

1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正~。~不容辞。~无反顾。仗~直言。2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举。~务。~愤。~演。见~勇为。3 情谊:~气。恩~。~重如山。4 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意~。含~。释~。微言大~。5 指认为亲属的:~父。6 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齿。~肢。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