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工的拼音、解释、组词

变工的简介:

biàn gōng
老解放区和五十年代初期曾经施行过的农业劳动互助的简单形式,是农民相互调剂劳动力的方法,有人工换人工、牛工换牛工、人工换牛工等。

  • AI解释

词语“变工”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含义,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它主要与中国的农村合作化运动有关。这个词汇在20世纪中期中国社会变革过程中被广泛使用,指的是通过集体劳动的方式改变农业生产的传统方式。下面是对“变工”的详细解释以及五个造句。

详细解释

  • 历史背景:1953年到1957年期间,随着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深入进行,“变工”成为农村合作化运动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 基本含义:“变工”是指农民之间相互协作、互相帮助,在劳动生产中实行互换劳动力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旨在克服个体农户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一些难题,比如劳力不足或农具闲置等。

造句

  1. 在那个年代,“变工”成为农民们改变传统农业模式的重要手段。
  2. 村里的老李头常常积极参与“变工”,总是乐于帮助别人,大家都说他是出了名的热心肠。
  3. 那一年,村里实行了统一的“变工”制度后,农作物产量明显提高。
  4. “变工”不仅促进了农业生产效率提升,也加强了邻里间的友谊和互助精神。
  5. 现在回想起来,当年的“变工”虽然辛苦,但也是我们这些老一辈人共同记忆的一部分。

请注意,“变工”的具体定义可能因地区和时间而有所不同。上述解释和造句基于它在20世纪中国特定历史时期的含义。

分词解释

biàn

1 性质状态或情形和以前不同;变化;改变:情况~了。~了样。2 变成:沙漠~良田。后进~先进。3 使改变:~废为宝。4 能变化的;已变化的:~数。~态。5 变卖:~产。6 变通:通权达~。7 有重大影响的突然变化:事~。政~。8 指变文:目连~。9 姓。

gōng

1 个人不占有生产资料,依靠工资收入为生的劳动者:~人。~人阶级。~农联盟。2 制造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生产事业:~业。~业革命。3 从事体力或脑力劳动:~作。~厂。竣~。4 工作量:记~。这个工程需要三十个~。5 技术和技术修养:唱~儿。~夫(a.本领,造诣,亦作“功夫”;b.时间)。~力。6 细致,精巧:~巧。~整。~笔(中国画技法,用笔工整,注重细部的描绘)。7 〔~尺(chǐ)〕中国古代一种记谱符号体系,有十个字: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相当于简谱的5671234567。“工”相当于“3”。8 善于,长于:~书善画。~于心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