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缚鸡之力的拼音、解释、组词

无缚鸡之力的简介:

wú fù jī zhī lì
连捆鸡的力气都没有。比喻体弱无力。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连捆鸡的力量也没有。形容力量薄弱。三国演义˙第六十六回:昔战国时赵人蔺相如,无缚鸡之力,于渑池会上,觑秦国君臣如无物。

1. 连捆鸡的力量也没有。形容力量薄弱。《三国演义》第六六回:「昔战国时赵人蔺相如,无缚鸡之力,于渑池会上,觑秦国君臣如无物。」

无缚鸡之力》词义详解

释义:无缚鸡之力”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力气极小,连一根鸡腿都提不起来。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某人的身体状况非常虚弱或能力十分有限。

出处: 这个成语来源于中国古代历史故事。据传在三国时期,刘备、关羽、张飞等英雄人物聚集一堂时,有人提起“无缚鸡之力”的话来形容某个相对无力的士人或平民。

造句

  1. 造句1: 小明生病快一个月了,连走路都感到吃力,真可以说是“无缚鸡之力”。
  2. 造句2: 老张年纪大了,虽然平时还爱打打拳击锻炼身体,但毕竟已“无缚鸡之力”,所以每次练习时都会尽量减轻重量。
  3. 造句3: 在那场突如其来的地震中,大家都奋不顾身地救人和自救,而这位伤者却只能在原地哭泣,因为他此时的“无缚鸡之力”让人担心不已。
  4. 造句4: 虽然他是家中的顶梁柱,但由于长期过度劳累,现在的他已经是“无缚鸡之力”,需要家人更多的关照与帮助。
  5. 造句5: 今天的小李特别疲惫,他连提起一个水杯都觉得困难,这真是典型的“无缚鸡之力”的表现。

这些句子生动地展示了成语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

1 没有,与“有”相对;不:~辜。~偿。~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度。~端(无缘无故)。~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非(只,不过)。~动于衷。~所适从。

1 捆绑:绑~。手无~鸡之力。解~。2 拘束:束~。作茧自~。

1 家禽,品种很多,翅膀短,不能高飞;雄性能报晓,雌性能生蛋:公~。母~。~雏。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1 人和动物筋肉的效能:~气。~量。2 一切事物的效能:视~。生产~。控制~。3 物理学上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引起运动加速或形变:~学。作用~。保守~。4 用极大的力量:尽~。~挫。~挽狂澜。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