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宪术的拼音、解释、组词
时宪术的简介:
shí xiàn shù/shú/zhú
1.见"时宪法"。
1.见"时宪法"。
- AI解释
《时宪术》,又称“历法术”或“天文历算”,是中国古代专门从事制定和研究历法的专业技术。这种专业技术主要涉及根据天象变化来推算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进而确定年、月、日的周期以及节气等信息。它不仅是一项科学活动,也是一种文化传统,体现了古代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认知与运用。
详细解释
- 历史背景:中国古代非常重视天文历法的研究和应用,《时宪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夏商周时期,但系统化、规范化的大规模研究工作主要在唐宋以后逐渐成熟。
- 主要内容:
- 观测与记录天象。
- 通过观测日月星辰的运动规律来计算历法参数。
- 编制精确的日历,包括春分秋分等节气以及重要的祭礼时间。
- 重要性:《时宪术》不仅服务于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安排,还与朝代更替、天人感应等文化思想有着密切联系。
造句
- 古代文人常常将天文知识融入文学创作中,《时宪术》的学问为诗词增添了许多独特的意蕴。
- 在古代社会,《时宪术》不仅是官府掌握的技术,民间也有一批专门研究这门学问的人士。
- 清朝时期,朝廷设立历局,负责修订《时宪书》,以确保国家的节令与日月星辰的变化相符合。
- 通过学习《时宪术》,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和文化观念。
- 尽管今天我们已依赖现代技术来制定历法,《时宪术》作为一项传统知识仍然值得后人研究和传承。
以上是关于《时宪术》的详细解释以及五个相关造句,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
时
shí
1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间。~不我与。2 较长的时间:~代。古~。3 泛指一段时间:~光。~令。~分。4 现在的,当前的:当~。~下。~务。~宜。5 常常:~常。学而~习之。6 一年中的一季:~序。四~如春。7 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8 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钟。~差(chā)。9 某一时刻:按~上班。10 不定时,有时候:~而。~阴~晴。11 机会:~机。待~而动。12 姓。
宪
xiàn
1 法令:~章。~令。~兵。2 指“宪法”:违~。立~。制~。
术
shù,shú,zhú
1 技艺:技~。艺~。武~。学~。不学无~。2 方法:战~。权~。心~。3 古代城市中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