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穆的拼音、解释、组词
昭穆的简介:
zhāo mù
1.古代宗法制度,宗庙或宗庙中神主的排列次序,始祖居中,以下父子(祖﹑父)递为昭穆,左为昭,右为穆。 2.指同一祖宗。 3.墓地葬位的左右次序。 4.古代祭祀时,子孙按宗法制度的规定排列行礼。 5.泛指宗族关系。 6.按照长幼﹑上下等次序左右排列。亦指此种排列的次序。
1.古代宗法制度,宗庙或宗庙中神主的排列次序,始祖居中,以下父子(祖﹑父)递为昭穆,左为昭,右为穆。 2.指同一祖宗。 3.墓地葬位的左右次序。 4.古代祭祀时,子孙按宗法制度的规定排列行礼。 5.泛指宗族关系。 6.按照长幼﹑上下等次序左右排列。亦指此种排列的次序。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宗庙的辈次排列。古代宗庙制度,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以天子而言,太祖庙居中;二、四、六世居左,称为「昭」;三、五、七世居右,称为「穆」。见《礼记.王制》。祭祀时,子孙也按此规定排列行礼。《礼记.祭统》:「夫祭有昭穆。昭穆者,所以别父子、远近、长幼、亲疏之序而无乱也。」
2. 泛指一般宗族的辈分。《文选.潘岳.扬荆州诔》:「系自有周,昭穆繁昌,枝庶分流。」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一四出:「况且昭穆伦次,立福王亦无大差。」
3. 坟地葬位的左右次序。《周礼.春官.冢人》:「先王之葬居中,以昭穆为左右。」
《昭穆》,这是一个较为传统的词汇,主要来源于古代中国的丧葬制度和宗法礼仪。“昭”指阳面、前排,“穆”指阴面、后排。古代在进行家族祭祀时,会将祖先牌位按照长幼辈分排列,遵循阴阳交替的规则进行设置:父亲这一辈是“昭”,儿子这一辈是“穆”。这种制度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家庭关系和尊卑秩序的重视。
详细解释
- 文化背景:《昭穆》一词源自中国古代的丧葬文化和家族祭祀礼仪,体现了对祖先的尊敬以及对家族血脉延续的重视。
- 应用场合:主要用于描述在宗庙或祠堂中祖先牌位(或者祭坛)的摆放方式。按照辈分由长到短依次排列,前排为“昭”,后排为“穆”。
- 象征意义:不仅是一种具体的礼仪行为,还蕴含着对家族历史传承和血缘关系的尊重。
造句
- 在古代宗庙中,按照《昭穆》之制摆放祖先牌位,以示对先人的尊敬和追思。
- 这座祠堂严格按照《昭穆》之礼来布置,彰显了这家族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 按照《昭穆》的规则,家族成员轮流主持祭祀活动,保证每个家庭成员都能参与到祭祖活动中来。
- 为了更好地展现传统礼仪文化,《昭穆》摆放方式成为了许多民俗表演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 在这种讲究《昭穆》秩序的家庭中,晚辈对长辈有着特别的尊重与孝顺。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