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渐除微的拼音、解释、组词
杜渐除微的简介:
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时就预防。同“杜渐防萌”。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义参「防微杜渐」。见「防微杜渐」条。
2. 此处所列为「防微杜渐」之典源,提供参考。 ※汉.丁鸿〈日食上封事〉(据《后汉书.卷三七.桓荣丁鸿列传.丁鸿》引)人道悖于下,效验见于天,虽有隐谋,神照其情,垂象见戒,以告人君。闲者月满先节,过望不亏,此臣骄溢背君,专功独行也。陛下1>未深觉悟,故天重见戒,诚宜畏惧,以防其祸。《诗》云:「敬天之怒,不敢戏豫2>。」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销灭,害除福凑3>矣。夫坏崖破岩之水,源自涓涓;干云蔽日之木,起于葱青。禁微则易,救末者难,人莫不忽于微细,以致其大。恩不忍诲,义不忍割,去事之后,未然之明镜也。臣愚以为左官外附之臣,依托权门,倾覆谄谀,以求容媚者,宜行一切之诛。 〔注解〕 (1) 陛下:古代臣民对天子的尊称。 (2) 戏豫:游戏豫乐。豫,乐。 (3) 凑:聚拢、聚合。
3. 此处所列为「防微杜渐」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东汉和帝即位时只有十岁,由窦太后临朝听政。因为和帝并非窦太后亲生的儿子,所以太后处心积虑地架空和帝,培养娘家的势力。她让自己的哥哥窦宪当上大将军,掌握军权,其他的三个兄弟窦笃、窦景、窦环也都封侯进爵,朝政几乎都由窦氏的亲人、姻亲所把持,甚至连地方的官员都是由窦家所安排的,权倾一时。当时的司徒丁鸿,对窦氏专权祸国十分不满,是少数没有向窦氏低头的大臣。那时刚好发生了日蚀,丁鸿借机向和帝上书,希望和帝能够压抑窦氏。他引《诗经》的话说:「现在上天已经用灾异之象来警告我们,我们不能游戏豫乐,不当回事。」希望和帝能亲揽政权,从小处防范弊病,并制止它逐渐扩大,这样才可以除去祸患,聚集福慧。后来和帝命丁鸿为太尉兼卫尉,驻守宫廷,并收回窦宪的兵权,削夺窦氏的权力,终于化解了一场政治危机。后来「防微杜渐」这句成语可能就这里演变而出,在错误或坏事萌芽的时候及时制止,杜绝它发展。
1. 杜绝乱源的开端,去除细微的祸患。比喻防患于未然。《宋书.卷六八.武二王传.彭城王义康传》:「杜渐除微,古今所务,况祸机骤发,庸可忽乎。」也作「杜渐防萌」。
词语解释
杜渐除微: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的法律术语和治国理念,后来演变为一种比喻的说法。其字面意思是指在事情还没有发展成大问题之前就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以防止事态恶化。在这里,“杜”意为阻止、杜绝;“渐”指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除微”则意味着去除或解决那些初现端倪的小问题。
成语的核心思想是强调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即在事情还未发展到严重阶段时就采取措施予以消除和纠正。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治国理念中重视早期预警和及时处理的原则,同时也适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个人生活等多个方面的情境。
造句
- 公司内部加强管理,杜渐除微,早发现潜在问题并及时解决,可以有效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
- 父母从小就应该杜渐除微,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 政府在治理环境污染时应杜渐除微,尽早采取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避免严重污染的出现。
- 作为一名医生,我应该杜渐除微,在病人病情初显端倪时就进行有效的治疗,而不是等到病情恶化再全力救治。
- 公司高层领导应当杜渐除微,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来预防潜在危机的发生和发展。
这些句子展示了“杜渐除微”成语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范围及其重要性。
分词解释
dù
1 落叶乔木,果实圆而小,味涩可食,俗称“杜梨”,亦称“甘棠”、“棠梨”。木材可做扁担或刻图章。2 阻塞(sè),堵塞(sè):~绝。~塞(sè)。~门谢客,防微~渐。3 〔~撰〕凭自己的意思没有根据地编造。4 姓:~康(相传最早发明酿酒的人,文学作品中借指酒)。jiàn,jiān
1 慢慢地,一点一点地:逐~。~进。~~。~次。~悟。~冉(逐渐)。防微杜~。2 加剧:疾大~。3 疏导:~九川。chú
1 去掉:~害。~名。~根。铲~。废~。排~。~暴安良。2 改变,变换:岁~(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夕。3 不计算在内:~非。~外。4 算术中用一个数去分另一个数,是“乘”的反运算:~法。5 台阶:阶~。庭~。6 任命官职:~拜(授官)。~授。~书(授官的诏令)。wēi
1 小,细小:细~。轻~。~小。~型。~观。~雕。~积分。~电脑。~量元素。谨小慎~。~乎其~。2 少;稍:稍~。~笑。~调(tiáo )。3 衰落;低下:卑~。~贱。4 精深;精妙:~妙。精~。~言大义。5 隐约;不明:~茫。~词(隐晦的批评)。6 隐匿:“白公奔山而缢,其徒~亡”。7 暗中察访:~行。8 无,非:“~斯人,吾谁与归”。9 与某一物理量的单位连用时,表示该量的百万分之一:~米(公制长度单位,“米”的百万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