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摇的拼音、解释、组词

步摇的简介:

bù yáo
1.古代妇女附在簪钗上的一种首饰。 2.冠名。参见"步摇冠"。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一种古代妇女首饰。用金丝屈曲宛转做成花枝的形状,缀以垂珠,插于发髻之下,因走路时随步摇动,故称为「步摇」。汉.刘熙《释名.释首饰》:「步摇,上有垂珠,步则摇也。」唐.白居易〈长恨歌〉:「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步摇》一词,主要来源于古代的一种饰品。它是指佩戴在女性发髻上的一种首饰,多为金银、玉珠等材质制成,具有一定的重量,在行走时会发出轻微的声响,以此来象征女性身份和地位的独特标志。

详细解释:

  1. 起源与历史:步摇最早见于《诗经·卫风》中的“沃若扬之,婉兮降之,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翻。不盈顷筐,予求其友兮。”但真正作为首饰出现在史书中,则是在汉代,《西京杂记》中有关步摇的记载比较详细。
  2. 构造与佩戴:通常由金、银或玉制作,上缀有各种珠饰。步摇的顶端往往为一种装饰物,如花鸟等图案,下端则是垂落的小珠子,在行走时轻轻颤动,因此得名。
  3. 象征意义:在古代,步摇不仅是女性身份和地位的一种象征,还承载着对女性品德的要求与期待。佩戴者需温婉贤淑,行为举止得体,才能配得起这份华丽。

造句:

  1. 古代贵族女子出行时,头戴步摇,在阳光下闪耀生辉。
  2. 她的步摇在春风中轻轻摇曳,就像一朵即将开放的花儿。
  3. 每当她轻盈走过,那步摇似乎在与她一同起舞。
  4. 那件步摇了不起眼,但其精致的设计令人赞叹不已。
  5. 步摇不仅是装饰品,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悠久的历史记忆。

分词解释

1 行走:~兵。~行(xíng )。徒~。信~。闲~。固~自封。望而却~。2 踏着别人的足迹走,追随:~韵。~其后尘。~武前贤。3 行走时两脚的距离:~伐。~测。寸~难行。4 事情进行的程序、阶段、程度:~骤。初~。5 中国旧制长度单位,一步等于五尺。6 同“ 埠 ”,多用于地名。7 姓。

yáo

1 摆动:~曳。~晃。~荡。~篮。动~。~摆。~头摆尾。~~欲坠。扶~直上。2 往上升:风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