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939-997)的拼音、解释、组词
宋太宗(939-997)的简介:
sòng tài zōng (939-997)
即“赵炅”。北宋皇帝。原名匡义,后改光义,即位后改炅。太祖弟。继位后兼并吴越,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在对辽的两次战争中遭大败。政治上继续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禁止节度使补亲吏为镇将,收节度使所领支郡由朝廷直辖。设考课院、审官院,加强对官吏考查与选拔,又大量增加进士科名额,编修《太平御览》等书,加强“重文”风气。
即“赵炅”。北宋皇帝。原名匡义,后改光义,即位后改炅。太祖弟。继位后兼并吴越,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在对辽的两次战争中遭大败。政治上继续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禁止节度使补亲吏为镇将,收节度使所领支郡由朝廷直辖。设考课院、审官院,加强对官吏考查与选拔,又大量增加进士科名额,编修《太平御览》等书,加强“重文”风气。
- AI解释
《宋太宗(939-997)》中的“宋太宗”是中国历史上北宋王朝的第二位皇帝,全名赵光义。他出生于后周世宗柴荣年间,在位时间是公元976年至997年,共21年。他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弟弟,继承了兄长遗志,完成了统一大业,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北宋初期繁荣的基础。
详细解释
- 出身与早期经历:宋太宗早年参与了陈桥兵变,后来成为宋朝开国元勋之一。他的军事才能和政治谋略使他在兄弟间脱颖而出。
- 即位与统治政策:公元976年,他以赵匡胤遗命的方式继承皇位,并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的措施。他重视文治,推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促进了北宋初期的文化繁荣。
- 军事征服:宋太宗时期,通过多次征伐进一步扩展了领土,特别是在与辽国(契丹)和南唐的战争中取得了显著成就。
造句
- 宋太宗继位之后,大力推行削藩政策,有效地减少了地方势力对中央政府的影响。
- 在宋太宗统治时期,国家经济迅速发展,文化事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 历史上的许多文人都称颂宋太宗时期的盛世景象,认为这期间的文化成就达到了一个高峰。
- 宋太宗不仅重视军事扩张,还积极进行文化交流与融合,使北宋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文明之一。
- 了解宋太宗的历史功绩和治国策略,对认识宋代历史乃至中国历史都具有重要意义。
分词解释
宋
sòng
1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商丘市一带。2 中国朝代名:南~。~代。~词。3 响度单位,一宋约相当于人耳刚能听到的声音响度的一千倍,等于1000毫宋。4 姓。
太
tài
1 过于:~长。2 极端,最:~甚。~平。3 高,大:~空。~学。4 很:不~好。5 身分最高或辈分更高的:~老伯。~夫人(旧时尊称别人的母亲)。
宗
zōng
1 家族的上辈,民族的祖先:祖~。~庙。~祠。2 家族:~法(封建社会以家族为中心,按制统远近区别亲疏的制度)。~族。~室(帝王的宗族)。~兄。3 派别:~派。禅~(佛教的一派)。4 主要的目的和意图:~旨。开~明义。5 尊奉:~仰。6 为众人所师法的人物:~师。7 量词,指件或批:一~心事。8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