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经国(1910-1988)的拼音、解释、组词

蒋经国(1910-1988)的简介:

jiǎng jīng guó (1910-1988)
浙江奉化人。蒋介石长子。1925年赴苏联学习,1937年回国。后任国民党江西省政府赣县县长、三青团中央干校教育长、青年军总政治部主任。1945年去东北任外交特派员。1947年任国民党政府国防部预备干部局局长。1948年任上海区经济管制督导员办公处副督导员。1949年到台湾,曾任“国防部部长”。1972年任“行政院院长”。1975年任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主席兼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1978-1984年,连任台湾当局“总统”。

  • AI解释

《蒋经国(1910-1988)》是关于中国近代史中一位重要人物的描述。蒋经国,本名蒋方智渊,是蒋介石与其夫人宋美龄之次子,生于浙江奉化。他在政治生涯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曾长期担任国民党高层职务,对中国台湾的政治和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详细解释

  • 政治地位:1945年后,蒋经国先后担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部长、财政部长等多个重要职位。
  • 思想转变与政策:晚年时,他提出“新台湾主义”,主张推行经济发展和社会改良等政策,尝试为台湾社会带来变化。
  • 文化教育与经济改革:在任内推动了教育体系的现代化,促进了台湾教育的发展;同时他也倡导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措施。

造句

  1. 蒋经国先生在其政治生涯中,对台湾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在蒋经国主政期间,台湾社会经历了一段重要的变革时期。
  3. “新台湾主义”的提出,体现了蒋经国对于改善民众生活的渴望和努力。
  4. 学者们常常将蒋经国视为推动中国台湾现代化进程的关键人物之一。
  5. 蒋经国晚年提出的改革思想至今仍被人们讨论,在某些方面仍有现实意义。

分词解释

jiǎng

1 古书上说的一种菰类植物。2 姓。3 古同“奖”,勉励。

jīng

1 织布时用梭穿织的竖纱,编织物的纵线,与“纬”相对:~纱。~线。~纶(➊整理过的蚕丝;➋喻政治规划)。2 地理学上指通过南北极与赤道成直角的线(亦作“子午线”):东~。西~。~度。~纬仪。3 作为思想、道德、行为等标准的书,亦称宗教中讲教义的书,或称某一方面事物的专著:诗~。易~。~书。~卷。~文。~义。~传(zhuàn )(儒家经典与注疏的合称)。四书五~。~史子集。黄帝内~。4 治理,管理:~理。~营。~商。~济。~纪。~天纬地。5 通过:~过。~历。~验。~手。~办。~年累月。~久不息。6 禁受:~受。~风雨,见世面。7 常行的,历史不变的:~常。~费。荒诞不~。8 中医指人体内较大的脉络:~脉。~络。9 表示动作的时间而且完成了:已~。曾~。10 缢死,上吊:自~。11 妇女每月一次由阴道排出血液:月~。~血。12 古同“ 京 ”,数目。13 姓。

guó

1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家。~土。~体( ➊ 国家的性质; ➋ 国家的体面)。~号。~度(指国家)。~策。~情。~法。~力。~防。~威。~宝(➊ 国家的宝物;➋ 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格。~魂。~是(国家大计,如“共商~是”)。2 特指中国的:~产。~货。~粹。~乐(yuè ㄩㄝˋ)。~药。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