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衣的拼音、解释、组词
芦衣的简介:
lú yī/yì
用芦花代棉絮做成的冬衣。据《太平御览》引《孝子传》:闵子骞幼时受后母虐待,冬天只能穿芦衣御寒。他父亲知道后要赶走后母,子骞跪着求情说:“母亲在只我一人受冻,母亲走则三个儿子都要受冻了。”后用“芦衣”作为孝子的典故。
用芦花代棉絮做成的冬衣。据《太平御览》引《孝子传》:闵子骞幼时受后母虐待,冬天只能穿芦衣御寒。他父亲知道后要赶走后母,子骞跪着求情说:“母亲在只我一人受冻,母亲走则三个儿子都要受冻了。”后用“芦衣”作为孝子的典故。
- AI解释
《芦衣》并不是一个具体的成语或者俗语,而是一个故事的名字。这个故事源于中国古代,讲述了孝子姜诗的故事,又名“姜诗孝亲”或“姜诗奉母”。这个故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颇有影响力,主要表现的是子女对于父母的孝顺和爱护之情。
故事梗概:在古代的一个家庭里,有一个叫姜诗的儿子,他对母亲十分孝敬。有一次,他得知母亲喜欢喝从百里之外小河里的水,于是每天跋涉百里去打水给母亲饮用。后来,河水因为寒冷结冰,姜诗发现把芦花放在水中可以解冻。这样,他就方便地给母亲提供热水了。这个故事强调的是孝道和子女对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
下面是五个使用“芦衣”作为比喻的造句:
- 像姜诗那样,在生活上为母亲穿暖吃的,这种“芦衣”的孝行值得我们学习。
- 虽然物质条件有限,但能用爱和关心去温暖父母的心,也如同在寒冬中给他们披上了“芦衣”。
- 他经常陪老人去医院看病,就像是在寒冷的冬天给长辈穿上了御寒的“芦衣”。
- 在这个温馨的家庭里,“芦衣”的孝道精神得到了传承,每一位成员都为彼此的生活提供了温暖和关怀。
- 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我们心中有爱,就能像“芦衣”那样守护家人不受严寒侵袭。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芦衣”作为比喻时,通常是在表达对某人或某种行为的高度赞扬,象征着对长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