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鞬子的拼音、解释、组词
踢鞬子的简介:
tī jiàn/jiān zǐ
1.踢毽子。
1.踢毽子。
- AI解释
《踢踺子》是民间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也被称为“踢毽”,是一种两人或多人参与的运动游戏。它通常在开阔的地方进行,参与者使用脚、头等部位去触碰一只轻巧的小球(毽子),并尽量不让毽子落地。这项运动可以锻炼身体协调性、反应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详细解释:
- 定义与起源:踢踺子是一项古老的民间体育活动,起源于中国,在古代就已有记载。
- 工具:主要使用的工具是“踺子”,即一种轻巧的小球,通常由羽毛和布料制成。
- 规则:参与者通过脚、头等部位触碰毽子,并尽量避免让毽子落地。可以设置得分标准,比如每踢过一定次数或在规定时间内不落地得几分。
- 文化意义:除运动功能外,踢踺子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常用于节日庆典和休闲娱乐。
造句示例:
- 周末的公园里,一群年轻人正在兴致勃勃地玩着踢踺子的游戏。
- 每年春节前夕,社区都会举办一次大规模的踢踺子比赛,吸引了许多居民参加。
- 小明从小就擅长踢踺子,他的技巧在班级里无人能及。
- 在学校的体育节上,老师带领大家跳绳、打羽毛球和踢毽子,增加了活动趣味性的同时也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 踢踺子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能培养人的耐心与毅力,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健康运动。
分词解释
踢
tī
1 用脚触击:~毽子。一脚~开。~蹬。~踏。~皮球(a.抬脚触击皮球;b.喻互相推委,来回扯皮的官僚主义作风)。
子
zǐ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