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藜的拼音、解释、组词

燃藜的简介:

rán lí
《三辅黄图·阁》载:汉代刘向夜读时,有一持青藜杖的黄衣老者“叩阁而进见”。刘向暗中独坐诵书,老者便“吹杖端烟然,因以见向,授五行洪范之文”。后因以“燃藜”指夜读。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旧传用藜为燃料,本鯦明朗,可传火彻夜。后用以燃藜比喻勤学、夜读。「燃」文献异文作「然」。宋.刘克庄〈灯夕〉诗:「蓬窗亦有精勤士,何必然藜向石渠?」

《燃藜》一词并非常见的汉语成语或词汇,可能是特定语境中的表达或是对“燃藜照雪”这一典故的简化。根据提供的信息,“燃藜”的含义可能源自古代文人以微弱之光照亮书籍的情景,寓意读书勤奋、刻苦钻研的精神。“燃藜”在此处主要象征着学习和探究知识的精神状态或行为。

典故解释

“燃藜照雪”出自唐代韩愈的《符读书城南》:“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竹。自闻君语声,如在身侧坐。闻道读书苦,亦缘世路多。欲知古人意,应见藜火光。”这里的“燃藜照雪”原指的是古代寒士以点燃的微弱灯光作为照明,在寒冷的夜晚刻苦攻读的情形。

造句

  1. 他每天晚上都在油灯下埋头读书,真是个名副其实的“燃藜”的好学生。
  2. “燃藜”精神不仅体现在古代学者身上,现在的我们也应该保持这种勤学不辍的态度。
  3. 虽然条件艰苦,但他始终保持着“燃藜照雪”的斗志与热情。
  4. 他自幼便养成“燃藜”之志,立志要成为学术上的顶尖人才。
  5. 这个图书馆里聚集了许多怀揣着“燃藜”梦想的学子们。

分词解释

rán

1 烧起火焰:自~。~料。~烧。~点。~眉之急。2 引火点着:点~。~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