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仪(697-781)的拼音、解释、组词

郭子仪(697-781)的简介:

guō zǐ yí (697-781)
唐代大将。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安禄山叛乱时,任朔方节度使,在河北打败叛将史思明。肃宗即位后,任关内河东副元帅,配合回纥兵先后收复长安、洛阳。因功升中书令,又进封汾阳郡王。代宗时说服回纥统治者与唐联兵,以拒吐蕃。德宗即位,尊为尚父,罢兵权。

  • AI解释

《郭子仪》这个词通常用来指代唐代著名的军事将领和政治家——郭子仪。郭子仪是唐朝时期的一位重要人物,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忠诚的政治立场以及对唐朝稳定和统一做出的重大贡献而闻名。

详细解释

生平简介: - 出生与家庭背景:郭子仪出生于697年,出身于太原(今属山西)的一个平民家庭。 - 军事生涯:郭子仪早期在西域地区服役,并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他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指挥能力,在安史之乱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平定了叛乱,保卫了唐朝的稳定。 - 政治贡献:除了军事上的成就之外,郭子仪还积极参与处理政务,他的忠诚与智慧赢得了唐肃宗的信任和支持。

历史评价: - 郭子仪在唐代历史上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文武双全的人物。他不仅拥有卓越的军事才能,还具备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远见卓识。 - 他对维护唐朝的统一和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平定安史之乱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 郭子仪以忠诚、勇敢著称,因此他也被后人视为忠臣楷模。

造句

  1. 郭子仪作为唐代著名将领,他的军事才能令人敬佩。
  2. 在处理叛乱时,郭子仪展现了杰出的政治智慧和领导能力。
  3. 郭子仪是唐朝时期的一位忠勇双全的英雄人物。
  4. 唐朝之所以能够渡过难关,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像郭子仪这样的忠诚将领。
  5. 郭子仪的事迹不仅激励了当时的士兵,也成为了后世许多人的精神象征。

通过以上解释和造句的例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位历史人物的生平及其在唐代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分词解释

guō

1 城外围着城的墙:城~。“爷娘闻女来,出~相扶将”。2 物体的外框或外壳。3 姓。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

1 人的外表或举动:~态。~表。威~(使人敬畏的严肃容貌和举止)。2 按程序进行的礼节:~式。~仗。司~。3 礼物:贺~。谢~。4 供测量、绘图、实验用的器具:~器。5 法制,准则:~刑。“设~立度,可以为准则”。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