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祀的拼音、解释、组词

配祀的简介:

pèi sì
1.合祭;祔祀。

  • AI解释

配祀》一词,在古代汉语中特指在祭祀仪式上,帝王或贵族将其祖先或其他神灵与另一重要人物或神祇一同祭祀的行为。配祀中的“配”有伴随、相配的意思,“祀”则是祭祀之意。这种做法通常是为了表示对某位先贤、圣人或者英雄的尊敬和纪念。

造句:

  1. 古代帝王为了表达对其先祖及孔子的崇敬之情,常常会在太庙中进行配祀仪式。
  2. 在古代文献记载中,很多著名的文人士大夫因生前德高望重,在去世后被其后人配祀于家庙之中。
  3. 清朝皇帝每逢祭祀大典都会将配祀的对象如周公、孔夫子等一同供奉在太庙中,以示尊崇和敬仰。
  4. 古代文人墨客常会在自家祠堂中进行配祀仪式,以纪念祖先及历史上那些对文化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先贤们。
  5. 据史书记载,在宋代,曾有一项特殊的配祀政策出台,将几位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名人与帝王一同供奉祭祀。

这些句子展示了《配祀》这一历史习俗的不同侧面,反映了古人对于历史文化传承和尊崇的态度。

分词解释

pèi

1 两性结合:~偶。~种(zhǒng)。2 相互分工合作:~合。~器。3 用适当的标准加以调和:~料。~制。~伍。~药。~色。~餐。4 有计划地分派、安排:~备。~置。~给(jǐ)。分~。搭~。5 把缺少的补足:~套。~乐(yuè )。装~。6 衬托,陪衬:~搭。~角儿(jué)。~殿。红花~绿叶。7 够得上:~得上。8 古代把罪人遣放到边远地区充军:~军。发~。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