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闻鼓的拼音、解释、组词
登闻鼓的简介:
dēng wén gǔ
1.古代帝王为表示听取臣民谏议或冤情﹐在朝堂外悬鼓﹐许臣民击鼓上闻﹐谓之"登闻鼓"。
1.古代帝王为表示听取臣民谏议或冤情﹐在朝堂外悬鼓﹐许臣民击鼓上闻﹐谓之"登闻鼓"。
- AI解释
《登闻鼓》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制度,也常指代实施这一制度的地方。它是指在朝堂外设置一面大鼓,供平民百姓击鼓鸣冤,以直接向皇帝或最高统治者申诉不平之事。这种做法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一定的民主意识和公平正义观念,是解决冤案、疏通民情的一种有效途径。
详细解释
- 制度背景:在古代中国,官僚体制内部存在着各种权力和利益的博弈,普通民众难以直接与高级官员交涉。《登闻鼓》便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设立的一项制度。
- 实施方式:在皇宫或重要衙门设置一面大鼓(有时也称为鸣冤鼓),任何人即便没有官职、身份,都可以击鼓进谏。只要能够通过这种方式直接引起皇帝关注,就有机会使冤屈得到伸张。
- 历史意义:《登闻鼓》制度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对于公平正义的追求和对下层百姓权益的关注。
造句
- 古代中国的《登闻鼓》制度,为底层民众提供了一个直接向皇帝诉说不平的途径。
- 在这个故事里,主人公通过敲击《登闻鼓》,最终使真相大白于天下。
- 为了申诉自己的冤屈,《登闻鼓》成为他唯一的希望。
- 古代中国的《登闻鼓》是连接百姓与朝廷的一座桥梁,承载着无数人的正义诉求。
- 官员们要时刻铭记,在古代就有《登闻鼓》制度来保障民众的权利,因此必须公正廉明。
分词解释
登
dēng
1 上,升:~山。~车。~门。~天。~台。~场(chǎng )。~高。~攀。~临。~科。~程。~堂入室。2 踩,践踏,脚向下用力:~踏。踢~。3 记载:~记。~报。~载。4 谷物成熟:~岁(丰年)。五谷丰~。5 立刻:~时。“~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6 进:~崇(进用推崇)。7 方言,穿:~上靴子。
闻
wén
1 听见:~诊。~听。~讯。博~强记。~过则喜。~鸡起舞(听到荒鸡鸣而起舞,喻志士及时奋发)。2 听见的事情,消息:新~。传~。见~。3 出名,有名望:~人。~达。4 名声:令~(好名声)。丑~。5 用鼻子嗅气味:你~~这是什么味儿?6 姓。
鼓
gǔ
1 打击乐器,圆柱形,中空,两头蒙皮:~乐(yuè)。~角(jiǎo)。大~。2 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耳~。石~。3 敲击或拍打使发出声音:~吹。~噪。4 发动,使振作起来:~励。~动。~舞。一~作气。5 高起,凸出:~包。~胀。6 古代夜间击鼓以报时,一鼓即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