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的拼音、解释、组词

甲子的简介:

jiǎ zǐ
用干支纪年或计算岁数时,六十组干支字轮一周叫一个甲子。参看〖干支〗。

  • AI解释

《甲子》是中国传统的干支纪年体系中的一个部分。在中国古代,人们使用天干和地支相结合的方式对一年进行命名或编号,这被称为“干支纪年法”。具体来说,“甲”是天干的第一个字,“子”是地支的最后一个字,合起来便构成了“甲子”。

详细解释

  • :属于“天干”,是中国古代传统计时系统中用来标记顺序的一种符号。天干共有十个字符:“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 :属于“地支”,同样是用于配合天干纪年的一种符号。地支有十二个,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在甲子中,“甲”代表了第一个位置的天干,“子”则是地支中的最后一个位置。“甲子”作为组合体,表示的是一个特定的年份。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每个“干支”组合代表着不同的年份。

造句

  1. 古代中国实行干支纪年法,今年是壬寅年,去年就是甲子年。
  2. 这个传统建筑被修缮一新,在它竣工的那一年,恰好是乙丑甲子之交。
  3. 中国古代诗人常常喜欢在诗中用“甲子”来描述自然景象或时令变换,如“甲子春风度玉门”。
  4. 按照中国的干支纪年法,今年是壬寅虎年,而去年正好就是辛丑羊年的甲子日。
  5. 为了纪念这个特别的日子,我们决定举办一个甲子宴会,邀请所有长辈共聚一堂。

请注意,上述句子中关于具体的干支年份(如“乙丑甲子”)可能有误,因为在甲子年和乙丑年之间没有直接的关联。这里主要是为了展示如何使用"甲子"这个词在不同的语言场景中进行表达。实际应用时,应根据正确的时间节点来匹配相应的干支组合。

分词解释

jiǎ

1 天干的第一位,用于作顺序第一的代称:~子。花~(六十岁的人)。2 居于首位的,超过所有其它的:~等。3 古代科举考试成绩名次的分类:一~(名为“进士及第”);二~(名为“进士出身”);三~(名为“同进士出身”)。4 古代军人打仗穿的护身衣服,用皮革或金属叶片制成:盔~。~兵。~士。5 现代用金属做成有保护功能的装备:~板。装~车。6 某些动物身上有保护功能的硬壳:龟~。7 手指或脚趾上的角质硬壳:指~。8 旧时户口编制单位:保~。~长。9 植物果实的外壳:~坼(外表裂开)。10 古同“胛”,肩胛。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