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制的拼音、解释、组词
外制的简介:
wài zhì
1.唐宋时由中书舍人或知制诰所掌的皇帝诰命称外制,由翰林学士所掌之诰命称内制。唐时两制尚无严格分别。
1.唐宋时由中书舍人或知制诰所掌的皇帝诰命称外制,由翰林学士所掌之诰命称内制。唐时两制尚无严格分别。
- AI解释
《外制》是中国古代官职名称,具体含义和职责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有所不同。在唐代,"外制"是指皇帝发布的命令、诏书等主要由门下省草拟,而"内制"则是指由中书省负责起草的文书。然而,在某些历史文献或特定情境中,“外制”可能特指处理外部事务或是对外发布的重要文告和法令。
以下是5个造句的例子:
- 在唐代,朝廷内外事务都需通过"外制"来执行。
- 他被皇帝选为起草"外制"的官员,深感荣幸与责任重大。
- 这份"外制"关乎国家大计,必须谨慎对待。
- 门下省负责审核和修订"外制"文件,确保其公正合理。
- 每当有重要的外交政策宣布时,皇帝都会亲自下令通过"外制"发布。
请注意,《外制》在现代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因此上述解释及造句可能更侧重于古代文献或特定历史语境的理解。如果你需要针对某个具体时期或语境的详细信息,请告知我更多细节。
分词解释
外
wài
1 与“内”、“里”相对:~边。~因。里应(yìng )~合。~行(háng )。2 不是自己这方面的:~国。~路(同“外地”)。~族。~省。~星人。3 指“外国”:~域。~宾。~商。4 称母亲、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戚:~公。~婆。~甥。5 称岳父母:~父。~姑(岳母)。6 称丈夫:~子(亦指非婚生之子)。7 关系疏远的:~人。8 对正式的而言,指非正式的:~号(绰号)。~史(指正史以外的野史、杂史和以叙述人物为主的旧小说)。~传(zhuàn )。9 传统戏剧角色名:~旦。~末。~净。
制
zhì
1 规定:因地~宜。~定。~式。~宪。2 限定,约束,管束:~止。~裁。专~。~约。抵~。节~。~动。~海权。3 法规,制度:民主集中~。公有~。4 造,作:~造。~做。~品。~图。~革。~版。如法炮(páo )~。5 依照规定的标准做的:~钱(中国明、清两代称本朝的铜钱)。~服。6 古代帝王的命令:~诰。7 古代父母死亡守丧;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