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文印的拼音、解释、组词
回文印的简介:
huí wén yìn
1.文字回旋排列的印章。方式有多种。最常见的,如古代双名印,为使名字相连,避免拆散在左右两侧,从姓开始采用从右到左﹑从左到右(即逆时针的方向)排列,即在姓下加"印"字,作"姓印某某"。回文应读作"姓某某印"。
1.文字回旋排列的印章。方式有多种。最常见的,如古代双名印,为使名字相连,避免拆散在左右两侧,从姓开始采用从右到左﹑从左到右(即逆时针的方向)排列,即在姓下加"印"字,作"姓印某某"。回文应读作"姓某某印"。
- AI解释
关于“回文印”这一词汇,实际上在现代汉语中,并没有直接对应的术语或专有名词。根据字面意思,“回文”一词来自古诗文中的一种特殊的文字排列方式,是一种正读反读皆可的对称结构;而“印”则指的是印章、刻有文字或图案的章。综合两者来看,“回文印”可能是指一种既具有回文特点又带有特定意义(如字句对称)的印章设计。
回文
回文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艺术形式,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中国先秦时期,后来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也有广泛应用。它指的是正读反读都相同的文字或句子。例如“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平平仄仄平平仄”。
理解“回文印”
结合这两个概念,“回文印”可以理解为一种既具有回文结构特征,又带有某种特定文化寓意的印章设计。这样的设计不仅在视觉上具有独特的对称美,还可能承载着一定的历史或文化意义。
造句
- 艺术家们尝试制作了各种形状和文字内容的回文印,使得每一枚都有其独特之处。
- 在古籍修复中使用回文印进行标记,既符合古风又具有特殊含义,成为了学者们研究的重点之一。
- 为了庆祝传统文化节日,艺术家特别设计了一枚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回文印作为礼物赠予朋友。
- 这个回文印章的设计独具匠心,既展现了古代工艺之美,同时也体现了文字与图案艺术的完美结合。
- 在书法展览上展出的一系列回文印吸引了许多观众驻足欣赏,这些作品不仅形式新颖,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
请注意,“回文印”并非标准术语或广泛使用的表达方式,在具体使用时可以根据上下文进行灵活调整。
分词解释
回
huí
1 还,走向原来的地方:~家。2 掉转:~首(回头看)。~顾。~眸。~暧。妙手~春。3 曲折,环绕,旋转:~旋。~肠。~廊(曲折回环的走廊)。4 答复,答报:~信。~话。~绝。5 量词,指事件的次数:两~事。6 说书的一个段落,章回小说的一章:且听下~分解。7 中国少数民族,分布于中国大部分地区:~族。~教(中国称伊斯兰教)。8 姓。
文
wén
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2 刺画花纹:~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7 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9 温和:~火。~静。~雅。10 指非军事的:~职。~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科。13 掩饰:~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不名。15 姓。
印
yìn
1 图章,戳记:~章。~玺。~记。~把子(亦喻政权)。2 痕迹:手~。指~。~子(a.痕迹;b.高利贷的一种,全称“~~钱”)。3 用油墨、染料之类把文字或图画留在纸、布、器皿等材料上:~刷。排~。~制。~发(fā)。4 彼此符合:~证。心心相~。5 外界事物反映在脑中所留下的形象:~象。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