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旅八旗的拼音、解释、组词

禁旅八旗的简介:

jīn/jìn lǚ bā qí
1.清代驻防京师的八旗兵。有领侍卫府(统辖亲军)﹑八旗骁骑营﹑八旗前锋营﹑八旗护军营(又有圆明园八旗护军营)﹑八旗步军营﹑内府三旗﹑火器营﹑健锐营﹑虎枪营等。

  • AI解释

《禁旅八旗》是中国清朝的一种军事组织形式,也是清朝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指的是直接由皇帝控制、驻扎在京城及其附近的八支精锐部队。这些部队不仅负责皇宫的安全和维护首都的治安,还承担着对外征战的任务。

解释:

  • 禁旅:是指专门保护皇帝及宫廷安全的军队或警卫队。
  • 八旗:是清朝特有的社会、军事组织体系,分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个部分。每个旗都配有各种不同的兵种和职能。

造句:

  1. 清朝实行严格的禁旅八旗制度,以确保国家的安全与稳定。
  2. 禁旅八旗不仅是皇帝的私人军队,也是保卫京城的关键力量。
  3. 在满清入关初期,禁旅八旗起到了决定性的战斗作用,帮助清朝迅速统一全国。
  4. 由于禁旅八旗拥有较高的训练水平和战斗力,成为了许多战役中的主力部队。
  5. 随着时间推移,尽管禁旅八旗的规模有所变化,但其作为清廷核心军事力量的地位始终未变。

分词解释

jīn,jìn

1 受得住,耐久:~受。~得住。~不起。弱不~风。2 忍耐,制止:不~笑起来。

1 出行的,在外作客的:~行(xíng )。~馆。~次。~居。~客。~伴。商~。差(chāi)~。~社。2 军队的编制单位,在师与团之间。3 泛指军队:军~。强兵劲~。4 共同:~进~退。5 同“ 稆 ”。6 同“ 膂 ”,脊梁骨。

1 数名,七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捌”代):~面玲珑。~卦(《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

1 用布、纸、绸子或其他材料做成的标识,多是长方形或方形:~子。~帜。~号。~舰。~手。2 中国清代满族的军队编制和户口编制(共分八旗,后又建立蒙古八旗,汉军八旗),特指属于满族的:~人(满族人)。~籍。~袍。3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相当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