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心定罪的拼音、解释、组词
论心定罪的简介:
lùn xīn dìng zuì
根据犯罪人的动机和情节来判定其罪行。
根据犯罪人的动机和情节来判定其罪行。
- AI解释
“论心定罪”是中国古代法律和司法实践中的一种审判原则,主要出现在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影响下的司法体系中。这一原则强调在审理案件时应注重犯罪者的主观意图、动机及性格特点等内在因素,而不仅仅是客观行为或结果。它体现了中国古代法律与伦理道德相结合的特点,主张从人性出发,考虑个人情况的复杂性和差异性来定罪量刑。
详细解释
- 背景:“论心定罪”是中国古代司法实践中的一种审判原则,强调在判案时不仅要重视犯罪行为本身,还要深入分析犯罪者的内心动机、性格特点等主观因素。
- 目的:这一原则旨在减少冤假错案的发生,确保判决更加公正合理。它反映了中国古代法律体系中道德伦理与法律规范相融合的特点。
- 实施方式:在实际操作中,“论心定罪”强调法官需要全面了解案件情况,尤其是犯罪者的主观动机和行为背景,从而做出更为公允的判断。
造句
- 司法人员必须具备高超的审案技巧,才能真正做到“论心定罪”,既不枉也不纵。
- 在处理这起复杂的杀人案件时,法官决定采用“论心定罪”的原则来考量被告的心理状态和动机。
- “论心定罪”是中国古代司法审判中的一项重要准则,它要求我们不仅要看到犯罪行为的表象,更要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根源。
- 随着社会的发展,“论心定罪”这一理念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法律实践中应更加注重人性和人道。
- 虽然“论心定罪”有助于更公正地对待每一个案件,但在操作层面也面临着如何客观评估犯罪者内心活动的挑战。
分词解释
论
lùn,lún
1 分析判断事物的道理:~断。~点。~辩。~据。~者。议~。讨~。辩~。2 分析阐明事物道理的文章、理论和言论:理~。舆~。专~。社~。3 学说,有系统的主张:系统~。4 看待:一概而~。5 衡量,评定:~罪。~功行赏。6 按照:~件。~资排辈。7 姓。
心
xīn
1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包。~律。~衰。~悸。2 中央,枢纽,主要的:~腹。中~。3 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理。~曲。~魄。~地。~扉。衷~。~旷神怡。人~惟危。
定
dìng
1 不动的,不变的:~额。~价。~律。~论。~期。~型。~义。~都(dū)。~稿。~数(shù)(a.规定数额;b.指天命;c.规定的数额)。断~。规~。鉴~。2 使不变动:~案。~罪。决~。确~。3 平安,平靖(多指局势):大局已~。4 镇静,安稳(多指情绪):心神不~。5 确凿,必然的:必~。镇~。6 预先约妥:~计。~情。~货。~做。7 姓。
罪
zuì
1 犯法的行为:犯~。~人。认~。有~。~恶。~名。~魁。~行。~证。~责。~孽(迷信的人认为应受到报应的罪恶)。~不容诛。2 过失,把过失归到某人身上:功~。~愆。~尤(“尤”,过失,罪过)。归~于人。3 刑罚:判~。畏~。待~。请~。4 苦难,痛苦: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