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发文身的拼音、解释、组词
被发文身的简介:
pī fà wén shēn
被发:散发;文身:身上刺花纹。原指古代吴越一代的风俗。后也用以泛指未开化地带的风俗。
被发:散发;文身:身上刺花纹。原指古代吴越一代的风俗。后也用以泛指未开化地带的风俗。
- AI解释
《被发文身》这一词汇虽然不是汉语中的常用成语或固定搭配,但它通常指的是古代某些部落或族群的一种习俗:在身体上刻划纹饰图案。这种习俗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有所记载,如“被发”指披散的头发,“文身”则指身上刻有花纹或图案。这样的行为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意义和象征各不相同,在一些原始社会中可能与祈求保护、增强勇气或标志身份地位有关。
详细解释
- 被发:指的是头发没有束起来,而是披散的状态。
- 文身:通过刻划或刺绣等方式在皮肤上形成图案。这种行为往往带有文化、宗教或是社会意义。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被发文身”通常用于描述某些少数民族的习俗或者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特征,比如屈原《楚辞·涉江》中的“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佩宝璐。”这里的“被”字虽然常用来表示穿戴或佩戴,但结合文身的历史文化背景来看,“被发文身”的表述可以理解为带有纹身的装扮。
造句
- 在古代的一些部落中,男子到了成年礼后就会进行被发文身的仪式。
- 这幅画描绘了古代南方少数民族被发文身的情景,展现了他们独特的文化特色。
- 研究者们希望通过研究这些被发文身的人体艺术作品来了解古代民族的文化习俗。
- 在某些地区,人们依旧保留着被发文身的传统,作为一种身份的象征和荣誉。
- 虽然现代社会中并不常见被发文身的做法,但在一些特定的艺术表现中,它依然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表达方式。
分词解释
被
bèi,pī
1 睡觉时覆盖身体的东西:~子。~单。棉~。毛巾~。羽绒~。~褥。2 盖,遮覆:~覆。泽~后世(恩惠遍及后代)。3 遭遇,遭受:~灾。~难(nàn)。4 介词,用在句中表示主讲是受事者:他~(老板)辞退了。5 用在动词前,表示受动:~动。~告。~批评。~剥削。
发
fā,fà
1 交付,送出:分~。~放。~行(批发)。2 放,射:~射。百~百中。焕~。3 表达,阐述:~表。~凡(陈述某一学科或一本书的要旨)。阐~。4 散开,分散:~散。5 开展,张大,扩大:~展。~扬。6 打开,揭露:~现。~掘。7 产生,出现:~生。~愤。奋~。8 食物因发酵或水浸而膨涨:~面。9 显现,显出:~病。~抖。~憷。10 开始动作:~动。11 引起,开启:启~。~人深省。12 公布,宣布:~布。~号施令。13 量词,用于枪弹、炮弹。
文
wén
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2 刺画花纹:~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7 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9 温和:~火。~静。~雅。10 指非军事的:~职。~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科。13 掩饰:~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不名。15 姓。
身
shēn
1 人、动物的躯体,物体的主要部分:~躯。人~。~材。~段。船~。树~。2 指人的生命或一生:~世。献~。3 亲自,本人:自~。亲~。~教。~体力行。4 统指人的地位、品德:出~。~分(fèn )。~败名裂。5 孕,娠:~孕。6 量词,指整套衣服:做了一~儿新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