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调的拼音、解释、组词
户调的简介:
hù tiáo/diào
1.按户征调的赋税。实行于东汉末年及魏晋时代。
1.按户征调的赋税。实行于东汉末年及魏晋时代。
- AI解释
《户调》是古代中国的一种赋税制度,主要出现在唐太宗时期。它是指按照家庭的人口数来征收赋税的制度。“户”指的是户口,“调”则有“征税”的意思。这种税制较为公平且便于实施,因为不论家庭是否有田地,都按人头征税。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词语,《户调》制度的主要特点如下:
- 按人口征税:户调制以家庭为单位,根据每个家庭的人口数来征收赋税。
- 与土地脱钩:与以往的土地税不同的是,户调不直接依据土地的多少进行征税,而是基于人口数量。
造句
- 唐朝实行的户调制使得各地居民均能按公平原则缴纳赋税。
- 在唐朝时期,户调制为普通百姓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税收制度。
- 由于户调制没有直接与土地挂钩,因此不论家庭是否拥有田地都可以享受此制度。
- 户调制的实施简化了征税流程,使政府能够更加有效地管理财政收入。
- 对于那些生活在边远地区的人们来说,户调制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更加公平合理的赋税方式。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