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麟的拼音、解释、组词

感麟的简介:

gǎn lín
1.指孔子对获麟一事的感伤。春秋鲁哀公十四年,西狩获麟。孔子见而感伤,曰:"吾道穷矣!"乃因鲁史记作《春秋》。上起鲁隐公元年,下至获麟(公元前722年--前481年)。见《史记.孔子世家》。

  • AI解释

感麟》并非一个标准的成语或典故名称,而可能是对古代中国某一故事的描述。在儒家经典中,《春秋公羊传》中有“孔子见母 Owl(麒麟),喟然叹曰:‘吾今日见也。”这句话被后人简化为“感麟”。在这一句里,“感”是感慨、感叹的意思;“麟”指的是传说中的瑞兽,麒麟。

感麟》故事的背景大致如下:据传,在春秋时期,鲁哀公十二年(公元前481年),孔子在周游列国时途经泰山,见一只麒麟受伤倒地。孔子见此情景,顿生感慨,认为麒麟出而亡天下,遂感叹一番。

基于这个故事,我为您编写了以下五个造句:

  1. 孔子在周游列国内,偶然遇到了一个悲惨的场景——感麟而叹。
  2. 在文化传承中,“感麟”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3. 每次读到孔子《感麟》的故事,我都会被其中蕴含的文化精神深深吸引。
  4. 正如“感麟”般,这次突发事件给公司带来了巨大改变。
  5. 从“感麟”的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出古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

请注意,在不同的语境和文化中,“感麟”的具体含义可能会有所不同。以上解释基于一个较为常见的理解方式来进行的解读与造句。

分词解释

gǎn

1 觉出:~触。~觉。~性。~知(客观事物通过感觉器官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官。2 使在意识、情绪上起反应;因受刺激而引起的心理上的变化:~动。~想。反~。好~。情~。敏~。~染。~召。~慨。~喟。~叹。自豪~。~人肺腑。百~交集。3 对人家的好意表示谢意:~谢。~恩。~激。~愧。

lín

1 〔麒~〕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像鹿,全身有鳞甲,有尾。古代以其象征祥瑞,亦用来喻杰出的人物。简称“麟”,如“凤毛~角”,“~凤龟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