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庸的拼音、解释、组词

租庸的简介:

zū yōng
1.古代交纳谷帛的税制。

  • AI解释

《租庸》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赋税制度,主要用于唐朝时期。"租"是指农民向国家缴纳的土地税,“庸”则是指一种替代性劳役或服务的形式,通常由有纳税能力但不愿直接缴纳货币税的人通过提供一定时长的劳役来代替现金支付。

租庸制详解

  • :主要是按土地面积收取的实物税,是农业社会中农民对国家的主要经济贡献形式之一。
  • :可以理解为“代役”,即如果纳税者不希望以货币支付或没有足够的金钱缴纳税收,可以选择向官府提供一定时长的服务来代替货币。例如在农田里劳作、修路筑堤等。

造句

  1. 唐朝实行的租庸调制使得农民能够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选择更合适的纳税方式。
  2. 李家耕种了五十亩地,每年要上缴一定的租赋,并且还需要完成相应的庸役任务。
  3. 因为家中有事,张三交不起今年的租税,所以打算缴纳一部分后通过代替劳役的形式来完成其余部分。
  4. 在那个时代,农民们普遍都遵循着唐朝制定的租庸调制度生活。
  5. 租庸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时社会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的同时减轻了一些农民负担。

通过这些例子可以看出,“租庸”不仅是一个经济概念,还涉及到古代中国社会结构与治理方式。

分词解释

1 出代价暂用别人的东西:~房。~用。~借地。2 收取一定的代价,把房屋、土地、器物等借给别人使用:~佃。~价。~让。~赁(a.出租;b.租用)。3 出租所收取的钱或实物:房~。地~。4 田赋:~税。

yōng

1 平常,不高明的:平~。~医。~言。~俗。~人。昏~。~主(平庸或昏庸的君主)。~夫。~暗(平凡,愚昧)。~~碌碌(没有志气,没有作为)。2 需要:无~细述。无~讳言。3 岂,怎么:~讵(岂,何以,怎么,亦作“庸遽”)。4 中国唐代一种赋税法:租~调。5 功劳:~绩(功绩)。6 古同“佣”,雇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