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年的拼音、解释、组词
科举年的简介:
kē jǔ nián
1.明清科举制﹐一般每三年考试一次﹐举行科举考试的年分﹐称"科举年"。
1.明清科举制﹐一般每三年考试一次﹐举行科举考试的年分﹐称"科举年"。
- AI解释
《科举年》是描述中国历史上实施科举制度时期的一段特殊生活和历史背景的词语。科举制度始于隋朝,至清朝结束,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之一,通过考试来决定谁可以进入官僚体系。
详细解释:
- 科举:指通过公开考试选拔人才作为官吏的一种制度。
- 年:这里的“年”是指一个年度或特定时期,用来强调这个时间段内人们的生活、社会氛围以及文化特征等。
- 《科举年》 这个词语通常用来描绘在科举考试期间的社会风貌和人们对科举的态度与期待。它不仅仅指考试本身,也涉及到了读书人、家庭背景和社会阶层等多个方面。
造句:
- “他从小便立志要在《科举年》中脱颖而出,成为家族的荣耀。”
- “《科举年》的到来让小镇上几乎家家户户都忙碌了起来,学生们挑灯夜读,家长们奔波筹措。”
- “她对《科举年》有着深深的怀念,每当想起那些刻苦读书的日子,心中便涌起一股暖流。”
- “无论《科举年》如何变迁,它始终是知识与荣耀的象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
- “在《科举年》,文人的地位空前提高,许多家庭都开始重视教育,希望自己的后代能通过科举改变命运。”
这些句子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科举年”的场景和情感色彩。
分词解释
科
kē
1 动植物的分类单位:狮子属于猫~。槐树是豆~。2 机关内部组织的划分:~室。财务~。3 学术或专业的类别:~目。学~。文~。外~。4 古代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举。~甲。~第。登~。5 判定(刑罚):~处(chù)。~罚。6 古典戏剧本中指示角色表演动作时的用语:笑~。~白。7 古同“棵”。
举
jǔ
1 向上抬,向上托:~头。~手。~重。~棋不定。2 动作行为:~止。轻而易~。3 发起,兴办:~义。~办。创~。4 提出:~要。~例。5 推选,推荐:推~。荐~。6 全:~国。~世。~家。7 古代指科举取士:科~。~人。一~成名。8 攻克:“一战而~鄢、郢”。
年
nián
1 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一~。三~五载。2 每年的:~会。~鉴。~利。~薪。3 一年的开始:~节。新~。4 有关年节的(用品):~画。~礼。~货。5 时期,时代:近~。~华。~号(a.帝王用的纪年名称;b.公元纪年名称)。~限。~深日久。6 收成:~成。~景。~谨。荒~。7 岁数:~纪。~事(岁数)。~高。~轮。8 人一生所经年岁的分期:幼~。童~。青~。壮~。中~。老~。9 科举时代同年考中者的互称:~兄。~谊(同年登科的关系)。10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