恤民的拼音、解释、组词

恤民的简介:

xù mín
1.谓忧虑人民的疾苦。

  • AI解释

恤民》这个词源自中国古代,意思是体恤、怜悯百姓,关心民众疾苦。这个词汇体现了古代统治者或者官员在治理国家时应怀有的一种人文关怀精神和执政理念。

详细解释:

  1. :动词,表示怜惜或照顾。
  2. :名词,指人民、百姓。
  3. 恤民:即对民众给予同情和帮助的行为。在古代治理国家的理念中,强调的是领导者应以民生为重,关注民间疾苦,采取措施解决民生问题。

造句:

  1. 古代圣贤总是提倡“恤民”,因为他们深知只有关心人民疾苦才能得到真正的民心。
  2. 在此次疫情中,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恤民,保障了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3. 李太守上任以来,一直致力于恤民政策的实施,使得当地的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4. 恤民精神不仅是古代的政治理念,在现代社会也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5. 作为企业领导者,不仅需要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更应关心员工福利,体现“恤民”的人文关怀。

以上句子旨在表达"恤民"这一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和语境下的应用和重要性。

分词解释

1 对别人表同情,怜悯:~刑(施刑慎重,不严刑以逼供)。体~。2 救济:~金。抚~。3 忧虑:~~(忧虑的样子)。

mín

1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主。~国。~法。公~(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具有国籍的人)。2 指人或人群:居~。~族。3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间。~歌。~谚。~风。~情。4 某族的人:汉~。回~。5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农~。渔~。6 非军事的:~品。~航。7 同“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