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事以理的拼音、解释、组词

断事以理的简介:

duān shì yǐ lǐ
断:判断。根据道理来判断事情的是非曲直。

  • AI解释

词语“断事以理”是一个成语,出自中国古代文化,《论语·卫灵公》:“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吾政断事以理。”虽然这个具体表达形式并非汉语中最常见的用法,但可以理解为“依据道理和事实来判断事情”。其核心意思是指在处理问题或做决策时,要以理性思考、遵循客观事实为基础。

详细解释

  • 断事:决定事情。
  • 以理:依照道理。这里的“理”有两层含义,一是逻辑、道理;二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和趋势。

综合起来,“断事以理”的意思是处理事务或作出决策时应遵循客观事实和合理原则,避免偏见和个人情感影响判断。

造句

  1. 在这次投资决策中,我们要做到断事以理,充分考虑市场情况和企业基本面。
  2. 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纠纷,我们应当依据事实和法律进行裁决,而不是凭一时之气断事以理
  3. 每次讨论问题时,他总能保持冷静,断事以理,不被情绪所左右。
  4. 为了做出正确的决策,我们需要收集充分的数据并断事以理地分析情况。
  5. 在制定公司战略规划时,我们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断事以理,不能仅凭个人直觉或预测。

分词解释

duàn

1 长形的东西从中间分开:~裂。~层。~面。截~。~肠。~魂。~线风筝。2 不继续,禁绝:~粮。~水。~炊。~奶。~档。~流。~种(zhóng )。~交。~片。~续。~子绝孙。3 判定,决定:判~。诊~。~狱(审理和判决罪案)。4 一定,绝对:~乎不可。~然施行。

shì

1 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情。~件。~业。2 变故:~故(出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事情,如工作中的死伤等)。~端。3 职业:谋~(指找职业)。4 关系和责任:你走吧,没你的~了。5 办法:光着急也不是~儿,还得另找出路。6 做,治:不~生产。无所~事。7 服侍:~父母。

1 用,拿,把,将:~一当十。~苦为乐。~身作则。~邻为壑。~讹传讹。~往鉴来。2 依然,顺,按照:~时启闭。物~类聚。3 因为:~人废言。勿~善小而不为。不~物喜,不~己悲。4 在,于(指时日):“子厚~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5 目的在于:~待时机。~儆效尤。6 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梦寐~求。7 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前。~内。8 用在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可~。得~。9 古同“已”,已经。10 太,甚:不~急乎?11 及,连及:富~其邻。

1 物质本身的纹路、层次,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心~。肌~。条~。事~。2 事物的规律,是非得失的标准,根据:~由。~性。~智。~论。~喻。~解。~想。道~。~直气壮。3 自然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科,数~化。~疗。4 按事物本身的规律或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加工、处置:~财。~事。管~。自~。修~。总~。5 对别人的言行作出反应:~睬。答~。6 古代指狱官、法官。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