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印子鱼的拼音、解释、组词
通印子鱼的简介:
tōng/tòng yìn zǐ yú
1.亦称"通应子鱼"。 2.即子鱼。宋王安石《送福建张比部》诗有"长鱼俎上通三印"之句,福州濒海多鱼,初不专指子鱼而言。至苏轼《送牛尾狸与徐使君》诗"通印子鱼犹带骨,披绵黄雀漫多脂",始以"通印子鱼"对"披绵黄雀"。亦有称"通应子鱼"者,或以为出于通应江水,或以为其地有通应侯庙。
1.亦称"通应子鱼"。 2.即子鱼。宋王安石《送福建张比部》诗有"长鱼俎上通三印"之句,福州濒海多鱼,初不专指子鱼而言。至苏轼《送牛尾狸与徐使君》诗"通印子鱼犹带骨,披绵黄雀漫多脂",始以"通印子鱼"对"披绵黄雀"。亦有称"通应子鱼"者,或以为出于通应江水,或以为其地有通应侯庙。
- AI解释
实际上,“通印子鱼”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语,而且在汉语的标准词汇库中并未找到其确切含义。可能这个词语是特定语境下的表达或误传,或者是某个地方方言中的表述。但考虑到“通”字有普遍、共同的意思,“印”字常与印章等物品相关联,“子鱼”可能是对某种小鱼的称呼或者是一种比喻说法,我们可以尝试分析一下其潜在意义。
假设“通印子鱼”的意思为:能够通行于各种印章之间的小鱼。这样的理解是基于对每个汉字可能的意义进行的猜测和组合,并非标准解释。
详细解释:
- 通 - 普遍、通用。
- 印 - 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印章,也可以泛指任何事物或标记。
- 子鱼 - 可以指小鱼,或者比喻某类灵活的小生物。
综上所述,“通印子鱼”可能用来形容一种能够在不同“印章”之间自由活动、灵活应对的情景。这里的“印章”可以是一种象征意义,比如规则、规范等。
造句:
- 他的工作就像通印子鱼一样,在各种不同的任务和项目中游刃有余。
- 小明在学习上非常聪明,对于老师布置的各种难题都能像通印子鱼那样轻松地解决。
- 在公司的文化融合过程中,他如同一尾通印子鱼,能够迅速适应不同部门的工作风格。
- 她的交际能力很强,就像一条通印子鱼一样,在各种场合中自如切换。
- 他们团队的合作非常默契,每个人都能像通印子鱼那样自由地穿梭在不同的任务之间。
请注意,以上是对“通印子鱼”这一词语假设性解释和造句。若该词语有其他含义或来自特定文化背景,请提供更多信息以便进一步准确解读。
分词解释
通
tōng
1 没有阻碍,可以穿过,能够达到:~风。~天。~气。~宵。~行。~过。~衢。贯~。四~八达。曲径~幽。2 懂得,彻底明了:~晓。~彻。~今博古。~情达理。3 传达:~令。~讯。~报。~告。~知。~缉。~谍。4 往来交接:~敌。~商。~邮。~融。~假(jiǎ)(汉字的通用和假借)。串~。沟~。5 普遍、全:~才(指知识广博,具有多种才能的人)。~论。~体。~身。~读。~常。~病。~盘。普~。6 男女不正当的性行为:~奸。私~。
印
yìn
1 图章,戳记:~章。~玺。~记。~把子(亦喻政权)。2 痕迹:手~。指~。~子(a.痕迹;b.高利贷的一种,全称“~~钱”)。3 用油墨、染料之类把文字或图画留在纸、布、器皿等材料上:~刷。排~。~制。~发(fā)。4 彼此符合:~证。心心相~。5 外界事物反映在脑中所留下的形象:~象。6 姓。
子
zǐ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
鱼
yú
1 脊椎动物的一类,生活在水中,一般有鳞和鳍,用鳃呼吸,冷血:~虾。~虫。~网。~跃。~贯(像鱼游一样先后相续)。~雁(书信,信息)。~米乡。~尾纹。~目混珠。~质龙文(喻虚有其表)。2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