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文知理的拼音、解释、组词
通文知理的简介:
tōng wén zhī lǐ
通晓文墨,懂得道理。指人有知识,懂道理。
通晓文墨,懂得道理。指人有知识,懂道理。
- AI解释
《通文知理》这个词并非汉语中常见的固定搭配或俗语,但从其字面意思推测,可以将其理解为“通过广泛阅读和学习知识,从而了解道理”。这里,“通文”指的是广泛的读书、文章的理解与鉴赏;“知理”则是指通过这样的过程而获得的道理或智慧。不过,若要准确解释这个词,可能需要结合具体语境。
为了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个词语,我将尝试构建五个造句来辅助说明其含义:
- 他从小就有广泛的阅读习惯,逐渐达到了《通文知理》的境界,在文学与哲学方面都有所建树。
- 她认为,《通文知理》是人生旅途中的一盏明灯,引领着人们在知识海洋中航行,并最终找到心灵的归宿。
- 在他看来,真正的智慧源于《通文知理》,即通过广泛的阅读和深刻的理解来获取生活的真谛。
- 为了达到《通文知理》的状态,我们需要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涉猎各种不同的书籍与文章。
- 她在写作时总是试图将《通文知理》的精神融入其中,希望能为读者带来启迪和思考。
虽然直接从词义上理解,《通文知理》没有现成的固定说法或俗语对应,但通过上述造句可以更好地体现出“广泛阅读、积累知识并获得深刻道理”的概念。希望这些例子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个表达方式!
分词解释
通
tōng
1 没有阻碍,可以穿过,能够达到:~风。~天。~气。~宵。~行。~过。~衢。贯~。四~八达。曲径~幽。2 懂得,彻底明了:~晓。~彻。~今博古。~情达理。3 传达:~令。~讯。~报。~告。~知。~缉。~谍。4 往来交接:~敌。~商。~邮。~融。~假(jiǎ)(汉字的通用和假借)。串~。沟~。5 普遍、全:~才(指知识广博,具有多种才能的人)。~论。~体。~身。~读。~常。~病。~盘。普~。6 男女不正当的性行为:~奸。私~。
文
wén
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2 刺画花纹:~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7 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9 温和:~火。~静。~雅。10 指非军事的:~职。~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科。13 掩饰:~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不名。15 姓。
知
zhī,zhì
1 晓得,明了:~道。~名(著名)。~觉(有感觉而知道)。良~。~人善任。温故~新。~难而进。~情达理。2 使知道:通~。~照。3 学识,学问:~识,求~。无~。4 主管:~县(旧时的县长)。~府。~州。~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5 彼此了解:相~。~音。~近。6 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老朋友)。
理
lǐ
1 物质本身的纹路、层次,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心~。肌~。条~。事~。2 事物的规律,是非得失的标准,根据:~由。~性。~智。~论。~喻。~解。~想。道~。~直气壮。3 自然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科,数~化。~疗。4 按事物本身的规律或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加工、处置:~财。~事。管~。自~。修~。总~。5 对别人的言行作出反应:~睬。答~。6 古代指狱官、法官。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