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的拼音、解释、组词

劝学的简介:

quàn xué
散文篇名。荀况作。载于《荀子》。文章旨在勉励人们勤学进取的精神,并对学习的意义、作用、态度方法等作了全面论述,提出了“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等著名论断。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劝勉鼓励人勤于学习。《左传.闵公二年》:「敬教劝学,授方任能。」唐.孔颖达.正义:「劝学,劝民学问也。」《史记.卷一二一.儒林列传.序》:「今陛下昭至德,开大明,配天地,本人伦,劝学修礼,崇化厉贤,以风四方,太平之原也。」

2. 职官名。于宫廷、王府中专职主讲经史诸书。《汉书.卷一○○.叙传上》:「伯少受诗于师丹。大将军王凤荐伯宜劝学,召见宴昵殿。」

3. 《荀子》篇名。东周战国荀子著。全文论述求学的重要性,勉人为学精进不辍,应以达到圣人之境界为终。

《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所作的一篇散文,主要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原文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道理,强调了后天的学习在个人成长中的关键作用。

详细解释

  1. :劝导、鼓励。
  2. :泛指各种知识或技能的学习与掌握。

《劝学》主要通过一系列比喻来阐述学习的重要性。荀子认为人的本性并非天生完美,人必须通过后天的努力和学习去弥补先天的不足,从而达到完善自我的目的。文章从多个方面探讨了学习的态度、方法及其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造句

  1. 父母常常劝学孩子:“读书是通向未来世界的一把钥匙,一定要好好珍惜学习的机会。”
  2. 在这次线上教学活动中,老师特别强调要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才能真正做到“劝学”。
  3. 历史上无数的名人志士都是通过不断地自我劝学,提升了自己的人生境界和影响力。
  4. 为了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他决定采取更加科学的学习方法来劝学自己,提高综合素质。
  5. 这个暑假里,她利用各种资源自修了多个学科的内容,以求能够“劝学”自己,为新学期做好充分的准备。

通过这些造句,我们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劝学》中所蕴含的思想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分词解释

quàn

1 说服,讲明事理使人听从:~说。~解(jiě)。~导。~教(jiào)。~谏。~慰。~戒。~进(封建社会劝说实际上已经掌握政权而有意做皇帝的人做皇帝)。2 勉励:~勉。~学。~业。~善。

xué

1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生。~徒。~习。~业。~友。~者。~阀。~制。~历。~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2 传授知识的地方:~校(简称“学”或“校”)。~院。~府。中~。大~。上~。3 掌握的知识:~问(简称“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位。~士(➊学位名,大学毕业生;➋古代官名)。才~。治~。~识。博~多才。4 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说。哲~。数~。小~(➊古代指文学、音韵、训诂学;➋现指初等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