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眊的拼音、解释、组词

昏眊的简介:

hūn mào
1.眼睛昏花。 2.同"昏耄"。老迈。 3.同"昏耄"。昏聩;糊涂。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视力糢糊,看不清楚。唐.柳宗元〈与萧翰林俛书〉:「居蛮夷中久,惯习炎毒,昏眊重膇,意以为常。」

2. 头脑糊涂,不明事理。《宋史.卷三○三.魏瓘传》:「晚昏眊,纵私人乱法,日笞扑无罪吏卒。」明.朱鼎《玉镜台记》第二六出:「朝廷昏眊纵奸谋,淹弃吾曹如寇雠。」也作「昏耄」。

3. 老迈。元.白朴《梧桐雨》第二折:「如今明皇年已昏眊,杨国忠、李林甫播弄朝政。」《红楼梦》第五九回:「那婆子本是愚顽之辈,兼之年近昏眊,惟利是命。」

《昏眊》这个词出自古代汉语,形容眼睛模糊不清,视力减退的状态。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多用于古文或文学作品中描绘人物形象或情境。

详细解释:

  • 含义:指人的眼睛昏花、不明,看不清楚事物。
  • 用法:多用于描述老年人的视力衰退状况,或者形容因疲劳、生病等原因导致视力模糊的状态。在古代文献中有时也用来形容智识上的混沌不明。

造句示例:

  1. 古稀之年的老王患上了昏眊症,看东西时总是觉得眼前一片模糊。
  2. 李爷爷虽然年事已高,但依然保持着清晰的头脑,没有出现昏眊的情况。
  3. 由于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工作,小张的眼睛开始有些昏眊了,他决定休息一下,让眼睛放松。
  4. 在古代典籍中记载,一些先贤即使到了晚年也未曾昏眊,其智慧和洞察力依旧敏锐如初。
  5. 老师在课堂上发现一位同学的看书姿势不太对,怀疑他是因为长时间疲劳而导致了短暂的昏眊现象。

这些句子旨在展现“昏眊”一词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情况。需要注意的是,在日常现代汉语中,“昏眊”的使用场景相对较少,多见于古文或特定文学作品之中。

分词解释

hūn

1 天刚黑的时候:黄~。~晓(朝夕。亦指明暗)。~定晨省(xǐng )(人子侍奉父母的日常礼节,晚上服侍就寝,早上省视问安)。2 暗而无光:~暗。~黑。3 惑乱:~愦。~聩。~庸。4 神智不清楚或失去知觉:发~。~厥(亦称“晕厥”)。~乱。5 古同“婚”,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