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仪的拼音、解释、组词

母仪的简介:

mǔ yí
1.人母的仪范。多用于皇后。 2.指作母亲的仪范。 3.为母之道。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为人母的典型轨范。《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光武郭皇后纪》:「郭主虽王家女,而好礼节俭,有母仪之德。」《三国演义》第四回:「皇太后教无母仪,统政荒乱,永乐太后暴崩,众论惑焉。」

词语解析:《母仪

词义和来源 "母仪"这个词来源于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这里的“母”指的是母亲,而“仪”则是指典范、楷模或行为准则的意思。“母仪”一词常用来形容母亲的榜样作用,她不仅在家庭中扮演重要角色,在社会上也能成为道德上的典范。

含义 - 家庭中的角色: 在古代中国,"母仪"强调了母亲作为家庭核心的地位和对子女教育的重要性。它意味着母亲不仅是孩子生活中的照顾者、教育者,更是行为规范和伦理教化的承载者。 - 社会层面的意义:母仪”也体现了在更广泛的社会层面上,母亲成为人们学习道德行为的典范。

造句

  1. 在这个家庭中,母亲的行为举止成了全家人的“母仪”,她的言谈举止都为孩子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2. 母仪不仅仅是个人的行为规范,更是一种社会责任。母亲应该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影响社会,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 从小被教导要尊重和效仿母亲的“母仪”,让我在成长过程中始终遵循一定的道德标准。
  4. 父亲经常强调女儿要学习母亲的“母仪”精神,希望她能成为一个有教养、品德高尚的人。
  5. 在当今社会中,尽管时代背景发生了变化,“母仪”的概念依然重要。它提醒我们要重视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这些句子分别从不同角度描述了"母仪"的意义和影响,体现了其在个人成长及社会责任中的重要作用。

分词解释

1 妈妈,娘:~亲。~性。~系。慈~。~忧(称母亲去世)。2 对女性长辈的称呼:姑~。舅~。3 雌性的,与“公”相对:~鸡。4 事物据以产生出来的:~国。~校。~音(元音)。5 一套东西中间可以包含其他部分的:螺丝~。子~扣。6 姓。

1 人的外表或举动:~态。~表。威~(使人敬畏的严肃容貌和举止)。2 按程序进行的礼节:~式。~仗。司~。3 礼物:贺~。谢~。4 供测量、绘图、实验用的器具:~器。5 法制,准则:~刑。“设~立度,可以为准则”。6 姓。